第44页(2 / 2)

然而陶心荷但凡回府小住,洪氏都是如此恭敬,早晚不错时辰地前去大姐院落,虽然陶心荷一再说不必如此,洪氏也坚持下来,哪怕就陪着说一两句天气之类的寒暄。

陶心荷昨日回府,洪氏今日也不计划例外。

"姐姐心里总怕不太好受,你别去了,早膳时候就见面的,再陪我歇一会儿啊。"陶沐贤翘脚撑头,侧卧在床,看着娇妻如是说。

洪氏摇摇头,从镜中看着夫君,手中动作不停,柔声答道:“早膳是早膳,我现在去请安是我的心意。对了,我还想问呢,大姐昨日回府突兀,是不是……是不是与大姐夫吵架了?”

“嗯,姐姐要和离。”

洪氏惊得手中木梳落地,发髻半散,骤然回头看向夫君,险些扭了脖子:“和离?大姐怎么如此冲动?”

陶沐贤本是噙着笑意回答洪氏,闻言却坐直身子,冷下脸来:“什么叫冲动?明明是顾凝熙欺人太甚!你是陶府媳妇,自然要和我们一样,坚决站在姐姐这边,别让她听到你这话,没得招她烦恼,知道不知道?”

洪氏此时无比庆幸,新婚夫妇燕尔情浓,仆从非唤不得入房,要不然当着下人,夫君这般训斥她,她颜面何存。

胸口起伏了好几回,洪氏才顺过气来,捂着心口劝道:“夫君既然知道大姐有这个念头,不论如何,劝和不劝分,救人婚姻胜造七级浮屠。夫君读书不少,应当比我更清楚这些道理。大姐夫要是有做得不对的地方,咱们作为娘家人,自然该给大姐撑腰,说理讲情,让大姐夫道歉认错便是,怎么就到了和离的地步?”

没有好意思说给夫君听的,是洪氏回想起,年初二大姐夫妇回来住了几天,顾凝熙对大姐不经意处流露的依赖、竭尽全力逗大姐开心的心意,让她这个弟媳看得脸红心跳,艳羡不已。

这才几日?怎么恩爱夫妇就要分崩离析了?

洪氏本想着,几年之后,夫君对自己还能有大姐夫待内眷的一半甚至三四成,自己就是有福气的妇人了。如今她眼中的神仙眷属,毫无预兆,女方就要抛掉这段姻缘,围观的洪氏心底第一观感是惋惜。

另有现实考量。

她款款走到陶沐贤身边,纤纤玉手搭在男子背上,贴耳哄劝:“夫君,大姐对你寄以厚望,让你进了这间难得的书院,不就是指望你中举做官,延续陶府光耀么?去年因故错过了进士试,待永盛五年,你总要赴考了吧。赴考,你能绕过礼部贡举司么?换言之,你能绕过顾司丞么?”

随着娘子的话语,陶沐贤想到了这一关节,这是他昨夜未及深思的。

是啊,若顾凝熙借着手中职位便利,在进士试上为难自己呢?上一次他参与了巡考,揪出舞弊考生十数人,被冠以“铁面郎君”的绰号。他又在判卷行列,外人不知道一众考官朱砂细笔圈点卷子,出于何等评判,自然包括顾凝熙。

待两年大半之后,自己成为莘莘考生的一员,顾凝熙会不会更是加官进爵?即使他原地踏步,也是主宰自己选举命运一般的存在。

寒窗苦读十载,无非盼着报效朝廷,封妻荫子。若是因为他支持姐姐和离,得罪了顾凝熙,被下了绊子,影响到进士试乃至名落孙山。他陶沐贤心甘情愿么?

洪氏就见夫君皱着眉头,下颚收紧,一言不发,手下男子肩背的筋肉绷起,应该是在沉思。

这才对嚒。洪氏觉得夫君这番能够明晰利弊,去劝劝大姑姐了。或者夫君觉得不好开口,她同样作为女人家,自告奋勇与大姑姐聊聊,解开她心结,也未尝不可。

陶沐贤想通透了,颇觉柳暗花明,嬉笑着将洪氏搭在肩上的手拿到自己手中把玩,说道:“还是娘子考虑得仔细。”

听着洪氏娇羞回应:“妾身也是为了夫君好,为了大姐好。”

陶沐贤点点头,一副遇到知音的喜庆样子,滔滔不绝:“我就说呢,姐姐既然下定了和离之心,怎么依然愁眉不展。必然不是因为黏黏糊糊惦记顾凝熙,说不得,就是担心于我有损,却不知怎么开口宽慰我了。娘子一语点透我这个梦中人,我这就找姐姐说清楚,我才不怕顾凝熙呢,就让姐姐放心大胆、按照自己心意,办好和离事务,也算我这个弟弟一点点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