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1 / 2)

如今,皇帝膝下唯有三个皇子。

大皇子虽然仁善, 但出身低微, 且性格刚正,在许多政见上都与皇帝的意见相左,所以很早就被皇帝剔除出了帝位的争夺圈。

二皇子和皇帝性子最像,是一路的凶狠狡诈,在燕贵妃诞下三皇子前, 二皇子是当仁不让的储君。

但一位枭雄往往是容不下另一位枭雄的,皇帝当年的皇位是怎么得来的,众人心中大概都有个谱, 所以即使在三皇子诞生之前, 皇帝也不敢将权柄交到二皇子的手上,为的便是防止二皇子走他当年的老路。

如此相较,反倒是愚钝平庸的三皇子, 更得皇帝的心意。

现在天下太平, 四方朝贺, 国家不需要什么中兴之主,三皇子虽然资质平庸些,但朝中多的是名臣猛将,只要三皇子肯容人,善纳谏, 那就不会出什么大问题。

而最让皇帝瞩意的,是三皇子极有孝心,和燕贵妃一般善于迎合圣意,皇帝年纪老迈,比起刚勇直接谏的大皇子和野心勃勃的二皇子,他自然是更喜欢听话顺从的三皇子。

如今二皇子摔伤,正好给了皇帝一个立三皇子为储君的好借口,那群嚷嚷着立长立贤的朝臣,也是无话可说了。

皇帝暗自点了点头,觉得大局已定,但反过来想想,如今二皇子已然残废,若再不能保全他的富贵,岂不是过于凄惨了些?

燕贵妃瞧见皇帝脸上似有不忍之色,心中了然,连忙说道:“皇上,毒草一事,不过是郁家吃了糊涂油,这才犯下了大错,从来没有证据说这是淑妃姐姐干的呀!臣妾也相信淑妃姐姐的人品,必然不会做这样的狠毒之事。”

此言一出,众人脸色变了几变,都察觉出来有些不对:燕贵妃实在太宽纵淑妃了!

可皇帝并不觉得,反正燕贵妃在他面前,一向是如此纯善贤良的,她为淑妃求情的行为,反而印证了皇帝自以为是的观人之道。

皇帝看向了殿中跪着的众人,虽然淑妃对郁氏一族所做的事情不可能一无所知,但既然没有直接的证据,皇帝便乐得遮掩过去,更何况险些被毒害的燕贵妃都愿意让步,皇帝便更愿意借坡下驴了。

想到这里,皇帝满意的拍了拍燕贵妃的手,说道:“还是爱妃最解朕意。”

月亮已上梢头,皇帝对郁氏一族人等的判决也发了下来。

淑妃不过得了个禁闭三月的惩罚,不痛不痒,二皇子则会在养好病后前往京外封地,不能再返回京城。

而郁氏一族就十分凄惨了,为首的郁氏虽是外嫁女,但在毒草一案上实在是十恶不赦,便连同郁鹤中几个为首的一起,判了凌迟之刑。郁氏一族成年男子一律罢官流放,整个家族中,唯剩数个女眷和孩童——之所以这般留手,还是看在二皇子的面上,不让他的母族彻底沦为低贱罢了。

郁氏听了这般判决,心头乱跳,满身冷汗,伏在地上半日都动弹不得。

她在殿上激怒皇帝时,便已经想到了这般结果,可真等皇帝开口后说出“凌迟”两个字后,死亡的阴影才彻底的笼罩在了她的头上。

往日在护安侯府中施展拳脚的日子还历历在目,那时候,她是如此的不可一世,哪怕数条人命在自己面前化为飞灰,也不能触动她分毫,她总是这样的胸有成竹,处变不惊,从未想过自己有失败的一天。

郁氏阖上双眼,细想当年。

她这一支在族中的地位其实并不高,说是嫡女,不过是傍着家族的庇护,这才能体面度日。若不是打小儿便缺东少西,事事都要耗费心力,她也不会养成如今这种心狠手辣,视名利为生命的性子。

可是她嫁得好啊!当时的季辅康不过是行伍出身,靠皇恩上位,家族中许多姐妹都看不上,唯有她,一眼就瞧出了季辅康的秉性,所以才执意与季辅康结亲。

季辅康善钻营,懂谋略,再有了郁氏一族的加持,短短时间便扶摇直上,成了举国艳羡的护安侯。

许多年下来,家族没落,往日族中看不上她的人,也懂得看她的脸色了,那般风光无两的日子,实在是值得怀念啊。

想到这里,郁氏忍不住想要回头,看一看自己的族人,希望能在这种时候,得到一点家族的怜悯与悲叹。

可当郁氏真回过头去时,她看到的,只有怨毒、憎恨和鄙夷,特别是曾经对她言听计从的庶弟郁鹤中,除去这些情绪外,眼中还包含着浓浓的失望,分明是要懊悔跟错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