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2 / 2)

明亮的剑光在眼前倏忽一闪,这老实巴交的汉子还没有想明白过来眼前发生了什么便软倒在了地面,手指下意识地捂住自己的脖颈,此时他的脖颈上已经被拉开了一道巨大的刀口,源源不断的血从刀口处沁出来,很快湿透了衣衫,葛贵痛苦地在血泊中挣扎,死前睁着眼珠子,走马观花地想起了自己回了娘家探亲的妻子和孩子。

温姝亲眼看着这个热心的农夫死在冰冷的屠刀下,被投入了后院的井中。

刺客们清理干净了前院的血迹,就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冯武始终没有松开禁锢温姝双腕的手,“你应该庆幸你是一个哑巴。”

他吹了一声口哨,院外拴着的马挣脱枷锁直奔而来。

这群人从这一刻开始变成了真正的亡命之徒,而温姝知道自己落在了这群亡命之徒的手中。

冯武一行欲北上去。

经过几日的奔逃温姝从这冯二爷与旁人的谈论中知道了不少事。

皇觉寺的住持慧吾大师就是红花教的主人,也是真正的前朝皇室的后人,皇觉寺这一盘棋全出自慧吾大师之手。

慧吾大师以寺庙的等级统领红花教教众,并各处收留类似于冯武这种对朝廷不满的教众,甚至有许多朝廷通缉多年的江洋大盗,用这些人来不断壮大自己的队伍,借着普度众生的地方藏污纳垢,有人剃了发,也有像冯武这种在寺庙中表面充当伙夫实则身手不凡之人。

红花教若是支离破碎,慧吾必定保不住命。

红花教原来的计划是杀了皇帝,趁天下大乱的时候分一杯羹,然而没有想到陈昭当真有本事能在重重包围之下将消息传回京城,援兵倏忽而至,皇觉寺的慧吾正做着他的春秋大梦,想必已经被朝廷的兵马重重围起。百密终有一疏,一疏注定败局。

皇觉寺如今处于朝廷的控制之下,以冯武为首的这群人便成了无根之木。

朝廷撒下了弥天大网追捕这群漏网之鱼,四处都见海捕文书和冯武的画像,渐渐北上的路越走越偏辟。

第一百四十三章

易钊并无大碍。

当日他带着陛下拼杀出一条血路逃离,途经皇觉寺山脚一茶馆休憩。

易钊准备杀人灭口却被皇帝阻止。

陛下称这茶馆的主人虽是乡野村夫,却人品贵重,不会透露他们的行踪,无须滥杀无辜。

而后来葛贵的行为也应证了猜测。

他二人再度回到了皇觉寺的时候援兵已至,陈昭伤痕累累,饮水中毒的兵士渐渐缓和过来。

皇觉寺的反贼被全部拿下,那住持吞金自尽,死前众目睽睽大喊前朝皇帝的名号,死后手腕处的红花鲜艳如火。

易钊知道这一次陛下定然动了真怒。

红花教教众几乎被一网打尽,只有冯武一行成为漏网之鱼被四处通缉,在事发第六日后朝廷终于对外公布,皇帝在皇觉寺遇刺的消息由此传遍大江南北,百姓无一不义愤填膺,白白供奉了反贼数年香火,实在得不偿失。

皇觉寺已经被反贼自己放了一把火,于是陛下亲自下令将抓捕的僧侣与皇觉寺一起焚成灰烬。

据说皇觉寺被烧了整整四日,大火冲天,烈焰狂舞,滔天的血火中金佛落泪,菩提倾倒,四处都是僧侣的哭嚎,数以千计被俘的红花教众与倒塌的房梁一起化为一堆堆焦炭,后世人称这令人色变的一夜为“屠佛夜。”此后皇觉寺的遗址寸草不生,百年之后此地多了一个名字,人称鬼哭寺。只因每年这个时候,就能听到死去和尚们痛苦的哭泣声。

这是皇帝给天下反贼看的手段。

谁反了他谁就是这样的下场。

皇觉寺一场祸事不止累及士兵,还牵连众臣。跟着皇帝来到皇觉寺的臣子伤亡不少,将来回了京城朝廷将一一抚恤,而空余职位将提拔上新的人,死去的人白白死去。

温姝始终没有下落。

于易钊而言温姝有这样的胆魄是他万万没有想到的。

当夜正是烽火连天,温姝冲入滔天血海中单骑引开追兵,而易钊心中也有自私的念头。

他不想折手下一兵一卒,便由着温姝去折自己。

易钊从来不是好人,他对温姝自初见在长公主府中惊鸿一瞥便已有心思,可惜温姝不是他能动的了的人,后来温姝甚至害了易欢。

易钊心中叹息,若温姝能过此劫,过往种种便一笔勾销。

熟悉易钊的人都知道,易钊此人心肠歹毒,睚眦必报且极为护短,能让他起一笔勾销这样念头的人还寥寥无几。

皇帝下了严令,“温侍郎活要见人死要见尸”的时候,众人方才回过味来,只怕这温侍郎这一次若能生还,便远不止升官加爵如此简单了。

易钊目观众人百相,心中冷笑,面上不彰。

而十天过去了,却始终没有找到人。

直到京中传来三皇子病重的消息,皇帝才迫不得已鸣锣收鼓,辗转回京。

易钊身为禁卫军统领,保护陛下是他的职责。

临行前看着如今已是一片废墟的皇觉寺,似乎看到了当日温姝险些死在自己刀下仍旧笑着说“易统领要将我砍死不成”的模样。

易钊勒住了马蹄心中道,如此相貌,死了倒是可惜。

人们说美人怀是英雄冢。

年纪轻轻的禁卫军统领此刻似有若无地明白了这句话的含义。

他轻轻笑了声,一夹马肚追上了前方的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