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2 / 2)

温姝主动请缨,皇帝沉默良久,最终允了下来。

兴平十七年五月,朝廷下发了一道圣旨。

此后温姝一人身兼两省长官,位同相职却并无实权。

只有温姝自己知道,若非此时的两省危如累卵,旁人见了躲之唯恐不及,这样的官职永远不会落在他自己的身上。

温姝不是怕死的人,他早已经习惯从死路中走出一条生路。

到时候若能保住性命,从六部分割出来两省应得的权力,他的位置将比如今的林奉儒更甚。

众人都在等着温姝成为死在高位上的第三任长官,结果却让他们大失所望。

后世史书记,兴平十七年掀开的一场著名吏治改革,仿效前朝增设中书门下两省,一个名叫温姝的青年在这场轰轰烈烈的改革中显露头角,可谓平步青云。

他用四年的时间将六部一半的权力收割归于自己名下两省,腥风血雨的几年中死在他手中的人数不胜数,甚至多了一个玉面阎王的称呼。可想而知背后让众多世家门阀不寒而栗的手段。

他是皇帝手里杀人的刀。

兴平二十年的时候,中书门下尚书三省权力持平。

身为两省长官的温姝地位水涨船高,已经颇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意味。

而正因这样的雷霆手段导致他树敌无数。

陈昭远在北境,心知京城风云跌宕,嘱咐陈家人保持中立。

这时候再回想起温姝来,心中只觉世事变化无常,谁能想到当年那个小小少年竟能成为如今翻云覆雨的两省长官?

兴平二十年三月,德亲王因突发寒疾故去。

祁康继承爵位,成为新的亲王。

这个曾经单纯的少年渐渐学会了勾心斗角,权衡利弊,套上了一身功名利禄的枷锁,活成了他父亲的样子。

年轻的亲王大人只有每每见到温姝的时候,眉眼才藏着欲说还休的情意。当时年少不识情滋味,如今年纪渐长回头才发觉原来当年竟是抱着一腔赤诚的欢喜,可惜物是人非,无人再能回头。

林奉儒并不介意这几年中温姝不断盘剥六部的权力。

他的父亲任职尚书令的时候就已经认定当下局势陛下定会分散六部权力,是以暗中嘱咐若有一日陛下要动六部,便由着陛下动。若六部要动陛下安插的人,也由着六部动。

这是极圆滑世故的做法。

再忠于陛下,也总要为自己留一条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