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第 46 章(2 / 2)

按照大清的算法,他如今将将十五,在时人眼中正是可议亲的好年纪,而明年恰好是选秀年,那些人之所以如此按捺不住,甚至探话风探到康熙和太子跟前,也正是缘此。

要是按照胤祉自己的意思,他是真不想成亲。

倒不是说非要找个后世说的那种灵魂伴侣,主要是,他实在下不去手啊!

他自己今年虚岁十五,周岁也才十四,毛都还没长齐呢,就要娶一个同样十三四岁的黄毛丫头,光是想想他都觉得这是犯罪!

嗯,三年起步的那种。

但这种想法自是难以被时下之人理解的,他的含糊推拒被康熙理解成了少年人脸皮薄,于是,康熙大手一挥,朗声一笑:“朕心中有数,自有定夺,届时定会给咱们三阿哥选出一个贤良可人的三福晋。”

太子也在一旁偷笑。

胤祉不好明说自己现在还不想娶亲,只得悻悻地打哈哈,逮着机会便转移了话题。

自打康熙定下太子妃的人选,并私下透露给太子之后,太子就不再像之前那样忧心自己的婚事了,注意力转而分到了胤祉和四阿哥身上。

胤祉对此敬谢不敏,除了祸水东引明里暗里让太子多关心关心四阿哥的婚事以外,他近来常用的招数就是缠着太子要出宫。

在进出方面,紫禁城对里头的大多数人,尤其是大多数主子来说,说是牢房也不过分。

而且,身份越高,想要出宫一次越是艰难。

四妃有协理宫务之权,以荣妃的地位,照理说安排几个宫人出入宫门问题不大,但那也仅仅限于安排宫人而已。

阿哥和格格的出入就不是荣妃能擅自决定的了,得康熙亲允,宫门处的侍卫才敢放人。

像胤祉这种尚未入朝办事的皇子阿哥,除却被康熙带出去南巡北狩以外,还真没多少出宫的机会。

尤其是先前年幼,即便是其他王爷宗室家办酒有喜,也都是轮不着他出宫吃席的。

即便是如今年岁渐渐大了,他想要出宫,还是只有两个指望——康熙和太子。

跟求康熙比起来,他自然选去太子那儿歪缠。

胤祉他们出宫需要康熙准许,但像大阿哥和太子这种已经入朝的皇子就无需那么麻烦了,出宫不过是吩咐一声的事儿罢了。

太子先前休沐时也带过胤祉和四阿哥出宫长见识,故而,他享受了一阵胤祉的撒娇歪缠以后,便故作矜持地颔首同意了。

当然了,他虽与胤祉关系更亲厚一些,但待四阿哥情分也不差,况且带弟弟出去玩这种事,一头牛也是放两头牛也是赶,太子决定趁今儿休沐好生给他们放放风,让宫人去邀请了四阿哥同行。

因着四月多伦会盟的缘故,圣驾回京时,部分蒙古人跟随圣驾来了京城。大批蒙古权贵的到来,使得京城比寻常时候更热闹了几分。别的不说,蒙古贵族难得亲自来京城一趟,仅仅是在“特产”上关里关外的互通有无便够京城的商户们好生乐上一通了。

牛羊牲畜自是不好带上大批随行的,但光是皮毛、药材等物件换取的钱财便足以填满一众蒙古人的腰包了。

当然了,这刚刚填满的腰包多半也是鼓不了多久的。

因着交通不便及某些政治原因,来往于大清和蒙古各部的商队活动很是受限。

黑商队规模小不说,因着风险大,自然不会少从中获利。而拿着朝廷部票、可以光明正大在蒙古行商的商队呢,如今大多是财大气粗的晋商,他们多与满蒙权贵勾结,一手收购时压价、买卖时抬价的本事可谓炉火纯青,除了顶层权贵他们不敢得罪以外,其余普通台吉贝勒可没有这个面子。

所以,难得上京一趟,靠着卖皮毛大赚一笔的台吉们出手特别豪横,在他们眼中,这时候不买才是亏了,买到就是赚到。

接连遇上好几批出手大方的蒙古人之后,胤祉对自己的固有认知和此次出宫的目的产生了怀疑:说好的蒙古偏远穷困呢?看这甩着大把大把银票的样子……貌似跟穷苦也搭不上什么边吧……这样的蒙古,他想造的羊毛纺织机即便造出来了,真的能帮荣宪姐姐在巴林部站稳脚跟么?

见他一脸恍恍惚惚,四阿哥有些疑惑,但并未直言相问。

太子的目光没有在两个弟弟身上停留,瞥了那些五大三粗的蒙古人几眼,略有些嫌弃地嗤了一声:“真该让汗阿玛瞧瞧这些蒙古台吉此时的豪富模样!”

看他们还怎么好意思在汗阿玛面前死乞白赖哭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