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歇瞥了眼窗户外:“所以你们就要自己把书藏起来,还要喊我偷书贼?”
d:“那又怎么样?”
d的话音刚落,老师出现在后门:“a、b、c、d来办公室里来。”
a,b,c,d:“?!”
四人走后,姜歇回到了座位上,然后电子音还没有响起。
——这关的通关点不是书吗,难道是这几个小屁孩?
姜歇点开悬浮小球——第1关:(5,100);第2关:(3,100);第3关:(1,100);第4关:(0,100)——已经有人领先通过第3关了。
第一节课下课,姜歇上完厕所,刚准备出去,a、b、c、d四个人走了进来。
姜歇面无表情无视了他们,往外走。
c挡住了姜歇的路:“别走。”
姜歇:“要上课了。”
c:“才下课5分钟,还早呢!”
d:“你是要跪下呢,还是被打呢?”
姜歇看向d:“你们现在堵着会有人来的,又想被抓?”
b:“……有道理。”
“b你帮谁说话呢?”d气得直跳脚,“姜歇放学见!”
姜歇:我没时间跟你耗到放学!
等他们走后,姜歇一个左拐来到老师办公室,借口说给家里打电话,报了个警。报完警后,跟老师说了这件事,又回去上课了。
几个熊孩子又被拎进了办公室,挨了顿批,随后又被警察吓了一大跳。
姜歇挑挑眉——他没时间去判断这群熊孩子到底“熊”到了什么程度,威胁的话里有几分真几分假,但早预防、早杜绝,对他们来说也有好处。
老师对姜歇私自报警的行为有些不满。但姜歇跟老师说自己要换个学校,老师也无可奈何。
终于,走出校门的那一刻,姜歇听到了电子音。
【滴,完成第三关,进入第四关。】
周围场景再次变幻,姜歇发现自己的身形已恢复成正常大小,现在正站在一个水泥色的大房间内。
自己身前与身后都排着长队,有老有少。大家身上都穿着灰色的衣服。
姜歇微微侧身,数了数人数,前面有28个人,后面有21个人。
再看向房间——水泥房一共有4个门,房间后端一扇,前端左、中、右各一扇。
不同于前3个关卡,这个场景绝对是姜歇没有经历过的。
姜歇一个回头,一块绿色的塑料牌从姜歇身上掉了下来,上面标着29,正是自己在当前队伍中的排号。
他捡起牌子,向前后两人看去,身前人手腕上挂着红色的牌子,上面标着28;身后人握着绿色牌子,上面是30——看来确实就是排号。
身前褐色卷发的女人发现了姜歇的目光:“什么事?”
这个女人看起来三十多岁,正叼着一根棒棒糖。
姜歇:“还没开始吗?”
女人挑了挑眉,正想说些什么。
这时,一个穿西装戴眼镜的中年男人从中间那扇前门走了进来,坐在了队伍前方的桌前,翻看起纸质资料,看起来像是个审判官。
女人见状立刻把棒棒糖的棒子收进嘴里,回过身去不再说话。
姜歇把注意力转移到审判官的身上。
“好的,”审判官放下资料,“开始吧。”
姜歇正要探出身去观察,忽然发现左右两侧不知何时升起了透明无反光的玻璃罩。因此,他只能看到前面人的头与侧脸。
他只好竖起耳朵听着。
审判官:“假设你的同学在没人看见的情况下抢了你100元,放在他的书包里。你想尽一切办法,发现只有偷取才能拿回这100元,你会去偷吗?为什么?”
1号:“我会,因为这本来是我的钱。我不多偷就好了,不会被罚的。”
“嗯。”审判官不置可否道。
大约又过了10秒,一个看起来五六岁的小女孩从队伍里走了出来。她手上拿着一块白色无字的塑料牌,从左侧前门走了出去。
审判官:“刚才的问题你也听到了。那么你会去偷吗?为什么?”
2号:“我不偷,偷盗会被抓的,坐牢可能会很难受。”
“嗯。”
几十秒后,一个十几岁的男孩拿着块绿色带图形的塑料牌,从右门走了出去。
由于距离太远,姜歇看不清牌子上的图案。
——1号和2号看来审判的结果是不同的,这是因为一个“偷”,一个“不偷”?
审判官:“还是刚才的问题,你会怎么做?”
3号:“我不偷,老师会骂我的!”
审判官:“还有吗?”
3号:“……没了”
几十秒后,一个三四岁的小男孩拿着白色无字的塑料牌,从左门走了出去。
姜歇微微皱起眉头:同样是不偷,同样是男孩,为什么结果不同。
是年龄吗,因为1号和3号都很小?
姜歇意识到,这关的关键应该就在于找出这一规律,给出正确的回答。
审判官这次换了个问题:“你的丈夫病入膏肓,只有a博士新研发的药能够治疗。但你凑不齐买药的钱。a博士也不允许你延期付款。你会选择去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