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1 / 2)

萧景担心地看贾环一眼,正要说话,李琰又说:“皇上今晚设宴,殿下去更衣准备吧,不要误了时间。”

萧景乖乖去后殿更衣,书房里只留下李琰和贾环两人,其它人都自觉地远远退出。

第38章 萧景议亲贾环抽身

书房里燃着细细的檀香,伺候的侍女太监们都很见机地退出,只有贾环和李琰对面而坐。

屋里极为安静,只听见八宝金自鸣钟“嗒嗒”做响。

李琰缓缓开口,声音不带一丝情绪:“你做淳王伴读已近一年,我还没有考考你在史书方面的学问。”

贾环赶紧恭敬地说:“请大人指教。”

“你说说弥子瑕的故事。”李琰轻描淡写的说。

贾环脸色一变,死死握紧拳头,手心里全是汗水,深吸一口气,说:“弥子名瑕,是卫君宠臣。卫国有法,私驾国君之车要处以断足之刑,有一次弥子瑕之母病急,他驾着国君车驾出去,卫君认为他孝顺,为了母亲的原故,忘了他犯了断足之刑了。又一天,瑕与国君游园,吃到一个桃子觉得很甜,就给国君吃,国君说:弥子瑕分桃是爱我。等弥子瑕年老色衰时,宠爱渐薄,见罪于君。国君说:他私自驾我的车子,又给我吃剩下的桃子,实在是无礼之极。”

李琰点头,道:“说的不差,历史上凡是这样的事情,无一不是悲剧,弥子瑕虽行为不变,然先获赞美,后来获罪,皆因君主爱憎有变。然君王之爱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你明白吗?”

“弟子明白。”贾环低着头小声说。

“那你说说文帝之邓通,武帝之韩嫣,哀帝之董贤,是个什么结局。”

贾环额头上隐隐冒出细汗,身上微微发颤,强压住心脏狂跳,说:“他们都是受君王宠爱的臣子,然君主一去,邓通被饿死,韩嫣被赐死,董贤自杀。”

“其实这些人也不一定是坏人,只是一方是可以为所欲为的上位者,所以最后的悲剧总是发生在身份较低的一方。金日磾杀长子,得史书赞誉,由此可知。”李琰的声音还是很恬淡,没有一点情绪变化。

在温暖华丽的屋子讲史论学,按说是件很惬意的事,可是贾环却觉得身上阵阵发寒。

李琰却是态度和蔼:“三公子果然精通经史,选你做殿下的伴读,实在是选对了。不过……”

李琰话风一转而又说:“所谓伴读并不只是陪着读书写字讨论学问,还要担负劝谏之责,淳王殿下天纵英明,将来有可能继承大位,可是他不能犯错,有的错对别人来说无非一桩风流罪过,对他来说有可能是致命的。比如,最近殿下不知何故近来很少亲近妾侍,这样是很不妥的。

你身为殿下伴读,有规劝进谏之责,当忠于厥职,诚心辅弼,方不负殿下一片隆恩眷顾之意。”

贾环站起身,恭敬地说:“师父良言,弟子谨记,自当勤慎恭肃侍上,谏劝辅佐殿下。”

“很好,我知道你是个有心的孩子,知道怎样做才是最好,所以,才会支持你做殿下伴读。今年,殿下将要成婚……”

贾环吃惊地抬眼望着前面的人,喃喃道:“殿下要成亲了?”

在他的印象里,总觉得萧景是个霸道任性的孩子,怎么这么快就要成亲了?

“不错。”李琰点头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殿下也该到成亲的时候了。今儿晚上宫里的宴会,殿下会向皇上提这事,今年就算不成,也要先订下来,明年正式行礼。淳王和裕王都要成亲,虽然他们年纪也不是多大,可是皇家人丁单薄,皇上对子嗣的事已经很急了。”

贾环脑袋一阵空白,也没听清李琰在说什么,只听得最后一句:“……成亲之后,就意味着成人了,以后行事更要稳重,不可行差踏错。”

贾环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告辞,又是怎么走出宫门,只觉得脚步有千斤重,一步步挪出宫门,看着天边夕阳西下,晚霞尽染天光,明明是阳春天气,却觉得寒意渗人,这个春天实在是很冷。

不想回那憋死人的家,直接拍马跑到护国寺,静听僧人平稳的诵经,听佛塔铁马叮当,听钟磬清越激响,烦乱的心思逐渐平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