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佶喜欢这狼毫笔喜欢的紧,但又想赏给太子一些东西,便看向方应看。
方应看适时开口,一脸天真道:“太子若是喜欢,臣可以为您再寻来一支狼毫笔。太子与陛下父子情深,用同样的笔,亦是场佳话。”
晏良这下还能说什么呢,只能笑着应了下来,道:“麻烦小侯爷了。”
宫中已有人备好热水,晏良沐浴换衣出来后发现方应看还没走。
“陛下回御书房了,让臣陪您出宫。”
青年在亭中的桌子上撑着下巴,笑得无辜极了。
晏良懒洋洋地看他一眼,回以一笑:“好啊,咱俩一起走。”
方应看对今日早朝发生的事略有耳闻,对太子的为人愈发看不透了。
他在京城中有情报网,自然知道太子搬出宫后遇见了一个叫庞瑾的少年,和那人成了朋友。
方应看更是不止一次,于不经意间瞥见太子殿下和那名为庞瑾的少年说说笑笑,举止随意,丝毫看不出他是当朝太子。
此次方应看同太子搭话,太子笑盈盈地回应,两人看起来一片和谐,只是仍有些微妙。
“臣若是寻得狼毫笔,必将亲自送往太子府上。”
临分别前,方应看诚恳地道。
“好。”晏良应下,“麻烦你了,方小侯爷。”
方应看不知为何从那声小侯爷里听出了些许怀念。
太子怀念的是小侯爷这个称呼,而不是他这个人。
方应看愈发觉得新奇起来。
第99章 寄长风(七)
太子殿下的立场自那日早朝后便显得愈发鲜明起来。
屡屡驳回蔡京一党的言论, 虽然并非次次都能如愿,但太子殿下仍是十分坚定,且从各个方面考虑来看,太子殿下所提出的意见皆是于大宋有益。
只是于大宋有益的前提却是对大部分人有弊, 他的做法侵犯了许多人的利益, 但太子殿下仍旧一意孤行, 用最真挚的语言将皇帝忽悠得听了他的话,面对他人的试探也滴水不漏, 不露丝毫端倪。
本以为是歪苗子的人竟然是大尾巴狼,这让某些人心肝疼。
大尾巴狼晏良深谙为官之道, 当年在朝堂上和李寻乐十分默契, 怼人于谈笑之间,后面还有雨化田兜着。他很擅长分辨别人的想法,知道该怎么和老狐狸们斗的同时还刷皇帝的好感。
太子未立之时, 不愿依附于蔡京派系的王公贵戚以神通侯方应看为首, 组成了名为“有桥集团”的势力, 且隐隐与蔡京一党有分庭抗礼的趋势。
如今太子显露锋芒, 有人倾向太子,有人仍坚定不移地依附于蔡京一党,亦或是有桥集团。
晏良他才懒得管谁站谁不站, 只要他还是太子的一天,他便能站在朝堂上,谁也管不了他。
因为忙着和老狐狸们斗嘴, 晏良有很长时间没能去找庞瑾玩,某日得了空闲,便带上大雪去见庞瑾了。
大雪几个月里从一个小幼崽长成了大家伙,并隐隐约约真有向“大”这方向发展的趋势。
庞瑾见到晏良时, 先看见的不是他的脸,而是他头顶上的那团白色不明物体。
“……这是你说的大雪?”
庞瑾眼角一抽。
“嗯。”晏良把大雪从脑袋上抱了下来,大雪喵了一声。
“今天比较闲,带它来找你耍耍。要抱一下么?”
庞瑾伸手接过,大雪温和地在他手上蹭了蹭。他便决定不去追究晏良隔了这么多天才来找他的事,抱着大雪,道:“你忙的时候我已经把京城逛的差不多啦。”
晏良挑眉:“我没用了?”
庞瑾点头:“你没用了。”
晏良佯装难过,转身就要走,走了三步,又回过头来问:“你不喊住我吗?”
“我没喊你不也停下了吗?”庞瑾朝他露出一个得意洋洋的笑容。
两人重新勾搭到一块,便决定继续去外面逛逛。
晏良不在这些天,庞瑾和他带来的小厮一起在京城中没头没脑的乱逛,但仍出现了走的太远后谁都不知道该怎么回家的情况出现。
“京城里的人都十分乐于助人。”庞瑾感叹,“许多人都为我们指过路。”
晏良正想笑他,就听见庞瑾又接着道:“苏楼主为我们指过路,还有神通侯也为我们指过路呢。”
晏良沉默片刻,问:“神通侯?”
“对呀,没想到神通侯这么平易近人。”庞瑾道,“神枪血剑小侯爷,和我想的不大一样。”
庞瑾作为太子民间的朋友,不同的势力分予了他些许关注,然而通过这些天对庞瑾的观察,他们却毫无收获。
除了曾祖乃是仁宗岳丈,当年的庞府是如今的神通侯府,手中剑是名剑巨阙,名为庞瑾的少年并无任何出彩之处。
……硬要找出来一个亮点的话,大概就是这人实在是不会认路吧。
无需想方设法就与庞瑾数次偶遇的方应看小侯爷表示,他从没见过这样路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