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1 / 2)

有插班生进来,第一件事当然是给同学们做介绍。

贾赦在门外站了一会,再三确定太子虽然不情不愿,却没有出什么幺蛾子,终于放下心,在学堂里巡视了一番,这才返回荣禧堂。

徒钰已经回来了,正在外书房等他,见他回来,笑问道:“把太子殿下送去学堂了吗?如何?殿下对学堂还适应吧?”

贾赦点点头:“我把他送进一年级去了,他毕竟没有接触过咱们这样的学校教育,虽然年纪大了点,还是得从一年级开始学起。”

徒钰听他这么说,眉头微微皱起,心里嘀咕,如果是这样的话,以那位殿下的脾气,幺蛾子只怕会虽迟但到。

有心想要提醒贾赦,但见他心情还不错,就不想破坏自家师弟的好心情,反正如果真的出现问题,有他在,总不会闹得太过。

果然如徒钰预料的那样,放学后,荣禧堂的外书房,迎来了一只气呼呼的太子包子。

“殿下来了?正好,今天午饭咱们不在府里吃,臣带殿下到外面吃好吃的,顺便教你了解一下百姓的民生。”

太子气呼呼道:“父皇是让孤来国公爷这里学习治国之道的,不是来了解民生的。国公爷还让孤和一帮六七岁的小屁孩放在一起,与他们一同念书!即使要和学堂的学生念同样的书,孤也不应该上一年级,而是四年级!”

天知道,当他发现和他同样年纪的人,都在三四五这三个年段念书,只有他一个十岁的大孩子,和一般六七岁的小屁孩一同念一年级的时候,心里有多崩溃。

他堂堂大启朝皇太子,被皇帝最信任的荣国公,丢到孩子堆里,陪一群小屁孩玩,这叫什么事?

贾赦直翻白眼,很不客气的拿出一年级的课本,指着语文课本上的拼音字母问道:“殿下可知道这是什么?”

徒昀一脸懵逼,他记得这是今天教语文的先生教的,说是叫拼音。

只是这玩意儿,长的奇奇怪怪的,看得他头昏脑胀,加上当时已经知道自己以十岁的“高龄”,上着六岁的孩子才上的一年级,心里存着气,没能仔细听讲,现在猛然被问起,还真不知道贾赦的这个拼音读作什么?

贾赦不等他做出回答,又翻开数学书,指着一则运算法则问他:“知道这则数□□算法则的原理是什么吗?知道他怎么运用吗?”

徒昀更加的茫然了,因为贾赦和徒钰的原因,阿拉伯数字被普遍运用,现在的人记账时用的都是这种数字,徒昀自然是认识的,但是这所谓的运算法则,他的确是没有接触过。

贾赦又拿出四年级的数学课本,指着其中一道应用题问他,“知道这个题怎么解吗?”这是一道水池进水和出水的问题,难度中等。

徒昀的脸已经绿了,他虽然自幼聪明,宫里有大儒教他,学的是四书五经,在数算上并不精通,什么《九章算术》、《孙子算经》都还没有认真阅读理解过,贾赦的一通问题砸下来,直接把他砸蒙了。

贾赦得意道:“你瞧,这些都是最基础的东西,因为你之前都没学过,压根不知道他们是什么,也不会使用。如果直接让你上四年级,你确定能跟得上进度?”

徒昀已经涨红了脸,低着头,忽然又扬起,梗着脖子辩驳道:“孤是要学治国之道的,数算不过是小道,孤并不需要精通!孤看过四年级的语文书,上面的文章和问题孤都能解答!”

贾赦的眉毛又挑高了一分,也不说什么,转身到书架上取出两本账本,递到徒昀的跟前。

“这是一真一假,两本账册,殿下先看一看,能否分辨出哪一本账册是真,哪一本账册是假?到时候再来和臣掰扯。”

徒昀一头雾水,接过账册翻看,眉头紧紧皱起来,这两份账册,在他看来,都没有任何问题。要知道当初皇后娘娘为了培养他,也是仔细教过他怎么看账册的。

这两本账册上的主要内容,基本差不多,要说有哪里不一样,主要是里面的价格差别。

过了好一会,他抬起头,对贾赦道:“你诓我,这两本都是真的!”

贾赦这一下子实在忍不住了,嗤笑了一声,拿过其中一本账册,指着其中一项,对徒昀道:“来,殿下念一念这一条。”

徒昀看了贾赦一眼,一人读出那一条记录:“鸡蛋一个一两……有什么问题吗?上头的钱数是对的。”

贾赦怒道:“一个鸡蛋一两银子,你还觉得没错?!殿下可知,一两银子于普通百姓而言,意味着什么吗?意味着一个六口之家,省吃俭用些,能花用一个月还有盈余!”

又拿过另外一本,指着这一项说道:“人家的鸡蛋一个才一文钱,你家鸡蛋一个一两银子,好精贵哦!就是金母鸡下的蛋,它也不值这个价!”

徒昀瞪大眼,不敢置信,他记得,当初皇后拿给他看的账本,鸡蛋的价格就是一两银子!这说明了什么?

果然贾赦又道:“一两银差不多能换一贯钱,也就是一千文钱,能买一千个鸡蛋,鸡蛋一两一个是什么概念!人家卖你一个鸡蛋,净赚九百九十九文,如果你每天吃一个蛋,一个月就是将近三十两的支出,这些银子,足够二十多家百姓宽裕的过一个月了!”

徒昀听得脸渐渐的白了,他想到了更多的东西。

贾赦又道:“这还只是鸡蛋一项,其他的尚且不说,单单这一项,就够采买的人赚得流油了!殿下说说,你不学数算,不了解民情,您这位子坐得安稳吗?!”

徒钰走到他二人旁边,对徒昀道:“现在知道陛下为何将你送到这里来了吧?当年陛下在潜邸时,就曾经吃过这样的亏。他是不想让你重蹈覆辙,才将你送到这里。毕竟,也只有我和师弟,才会将这世间所有的深坑和丑恶,说给你知道,让你在往后的日子里,能够避开。而不是蒙住你的双眼,在你面前粉饰太平。”

也不是那些大儒不想教会太子这些常识,只是他们深受礼教束缚,信奉士农工商的阶级分类,自认“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最讨厌沾染铜臭,自己从来不去了解民生,如何指望他们能教太子了解?

而那些了解的人,却因为地位不够高,不够接近权利中心,无缘教会太子了解民生。

可是这些,对于皇太子,未来的皇帝而言,是不够的!如果他不能很好的了解这些常识,等将来成为皇帝,只能任由那些野心勃勃的臣子拿捏了。

以兴宁帝的脾气,他辛苦打下的盛世江山,怎么可能让后辈和臣子随意破坏?

☆、第109章

徒昀低下头, 忽然就懂了,皇帝送他到荣国府念书的良苦用心。

见他不说话,徒钰知道他是想明白了, 和贾赦交换了一个眼神。

贾赦走到门外,叫来林之孝吩咐:“你去把环哥儿和兰哥儿找来, 咱们爷们几个,中午到外头吃。”

学堂中午有一个半时辰的休息时间,去外面用餐, 顺便了解一下百姓的生活, 一举两得。

众人换上便服, 信步走出了宁荣街, 因为有了水泥和玻璃的普及, 经过几年的城市改造,如今, 京城的大街上, 干干净净, 道路宽敞,平坦, 两边店面大多装上了玻璃窗, 窗明几净,从外头就能窥见里面是否干净。

为了调节交通,假设还制定出了比较简单的交通规则, 比如行人车辆靠右走,不能在街上跑跳骑马之类的,刚开始时,所有人都很不习惯,不过多年坚持下来, 渐渐的,大家也都习惯了。

贾赦的目的地很明确,这么多年在京城的大街小巷混下来,哪家的东西好吃?哪家的食材新鲜?他是了如指掌。

他今天的目的地,就是一家老字号馄饨店。这家的馄饨皮薄馅大,肉质新鲜,量还足。每次贾赦想吃馄饨的时候,第一个就是选择这家馄饨店。

只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渐渐减少亲自去店里吃,而是让府里的小厮打包回家。

店老板是一对五十多岁的老夫妻,他们从年轻的时候就在这里开店,那个时候的店主,还是这位店主的父亲,贾赦和徒钰也还是青葱少年。

只是随着年龄的增大,年轻的店主人,陆续娶妻生子,两鬓渐渐染霜,皱纹爬上脸庞,而贾赦,依旧是年轻有为的荣国公。

店主见他们一行人过来,忙迎上前,眼角的皱纹都笑出来了:“王爷、国公爷来了?快请进,您二位的专属包厢还留着呢,快往里边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