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章(1 / 2)

簪缨问鼎 捂脸大笑 2479 字 16天前

已有九月身孕,腹围胀大,行动不便。然而张婉的表现却干脆利落,未有丝毫慌乱。这态度,也极大的镇住了内宫,让那些闲言碎语烟消云散。

所有力量,都在向河东汇集。梁荣本人,却被困在临汾城中。

这里原本是伪汉都城平阳,到了新朝才改的名。怎么说也是一朝国都,临汾墙高城阔,防备森严。就算洪水真的来了,也能挡住。

“父皇命我治水,我怎能龟缩城中?!”梁荣怒火中烧,大声斥道。

“殿下!防洪之事,自有裴都水和郑太守操办。两人熟知水务、用兵,殿下前往,反倒添乱。还当固守后方,总揽全局!”太子左庶子范宣拦在梁荣面前,寸步不让。

“你……”梁荣还想再说什么。

一旁卫率田林也道:“左庶子言之有理。若遇战事,主帅哪能冲到阵前?殿下职责,乃是安定民心,而非身先士卒。”

深深吸了口气,梁荣终于压下那股邪火,点了点头:“再派些人手,安顿灾民,莫生疫情。”

直到今日,梁荣才知晓自己原先有多天真。就算曾经孤身被困上党,他身边也有崔稷、奕延,深居高墙,有护卫在侧。安全无忧。而如今,敌人不是兵马,是河水。波涛汹涌,势不可挡!在它面前,刀兵也没了用处,人力更是渺小,不堪一提。

可是父皇没有放弃。生麻编织的口袋里,填上河沙,运上堤岸。一层层,垒砌高墙。冲破的豁口,用装满石块的大车塞住,再用兵士顶上。数不清的役夫和屯兵,奋不顾身,与那洪水搏斗。为的是什么?因为这里是他们的家园,因为上至太子,下至县令,没有一人逃离。而是拼尽气力,与他们一起守在这尚未完工的堤坝上!

他没想过,那些小民只用手,用肩,就能扛起如此洪流。

这就是大赵的百姓!是父皇治下子民!

身为太子,他又如何能够冷静自持?没法前往河堤,梁荣开始在临汾城中奔波。亲自到难民大营中,探问贫苦,赐药赈钱。还数次在城门口亲迎回城休息的兵士,安排热饭睡榻。就连东宫,也送来了大量衣衫,都是太子妃领宫女缝制。

所有参与抗洪的官员,梁荣也亲自提笔为其表功。虽然未曾出城,但是他的言行传遍了河岸,也让无数百姓知晓,他们有这样一位储君!

兵民气势更振,竟然连续堵住了数个溃口,牢牢把那条水龙,困在了河中!

雨势减缓,八月,灾情尽去。没于洪水者,不足百人。

几日后,太子妃诞下一女。天子大悦,取名芷,封平阳。

作者有话要说:  这次洪灾,晋书里只有一句话“河汾大溢,漂没千余家。”

第371章 安邦(2)

河汾大水,洛阳震动。然而此刻的南方小朝廷, 并没有余暇北伐。江东自开春后, 雨水就少得可怜, 到现在已然成灾。

“都是因为陛下倒行逆施,才会惹来天罚!”大将军府中, 王敦面色阴沉,语气不善。

之前安排了刘琨镇守寿春也就罢了,司马睿竟然还不消停, 又下旨放免扬州境内的僮客, 把他们编队成伍, 交由戴渊统领。扬州世家极多,僮客更是数不胜数, 这一来, 等于多了一支数万人的大军。把他们交给戴渊, 还不正是为了防备自己吗?

“听闻天子也有重用庾亮、刘隗之意, 恐怕是对太傅起了防备之心。”一旁幕僚低声道,“太傅为人宽宏, 自不放在心上。但是天子之意, 明公不得不防啊……”

庾亮的妹妹是太子妃, 本人又姿容俊美, 极善玄谈, 大有名士风度。太子重用他,明显是想分去王导手中大权。若是王导真的被其他世家挤出中枢,琅琊王氏的优势, 也就荡然无存。

“司马小儿欺人太甚!”王敦心中也似火燎。

只是一个刘琨,就极难对付了,再加上庾亮等人,更是扎手。江东世家如此多,北地那些高门更是凭借劝进之功得了天子青眼。一旦让他们得势,自家这数年经营,顿时要成过眼云烟。王敦怎肯就此罢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