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博文当着他的面,平静的将他的手札投进了火里,“你放心,晏府已经有了一个受刑的不肖子,我不会让你成为第二个。只是有件事你可能不太清楚,虽然我有案底,想要恢复从前的身份那是不可能的。但你别忘了,裴家可是世家名门。律法里有一条,若是有两个以上的世家肯结具列状为服过刑的人作保,我还是可以获得考取功名的资格。
我准备守孝结束之后,就去参加科举。文科武科我都会参加,等我金榜提名后,或是入太学院做个夫子,或是在军中做个教官,虽然这辈子做不了太师了,但起码不会让人再小觑晏府。等到你的儿子小宝长大之后,他的路就会比我好走许多。“
“那你不怕我的儿子会恨你么?他会为我报仇的”
晏博文笑得云淡风清,“你真的爱过你的孩子么?你凭什么就认定小宝一定会记住你?有我这个叔叔,还有他的悉心教导,你以为他会成为第二个你?当然,我们会告诉他,你还是一个不错的父亲。起码自己做错了事,还是知道承担责任的,甚至不惜牺牲性命。”
晏博斋还想说些什么,可是已经没有机会了。晏博文亲手将切割好的药膏塞进了他的嘴里,灌下了茶水。
这一刻,晏博斋看着弟弟的眼睛,竟没有一点愤恨,只是无尽的悲哀,无尽的伤痛。就如同父亲死在他面前,一模一样。
忽地,晏博斋发现自己不再害怕这个弟弟了,哪怕是面对死,都不再害怕了。只是隐隐生出一种同病相惜的悲凉之意,那是血脉相连,还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呢?
也许,死也未尝不是一件坏事。起码,就不用无休无止的算计,有无穷无尽的担心了。
弥留之际,晏博斋感觉到有清凉的细小水滴落到自己额上,伴随着幽幽叹息,“大哥,如果有重来一次的机会……”
如果有重来一次的机会?晏博斋模模糊糊的想,那能不能让我投胎做你真正的大哥?也许我还能真真正正做个好大哥呢
晏博斋自嘲的一笑,阖上了双目。说什么雄心壮志,富贵功名?到头来,都如同经不起一点磕碰的瓷器。
再美的瓷器碎了,不过是一堆烂瓦片。再位高权重的人死了,也就什么都没有了。
(替偶滴《家有鲜妻》拉拉推荐和收藏新书迅速增肥中,需支持)
第二卷 (四七二)你愿意再嫁他么
(四七二)你愿意再嫁他么
朝中这接二连三的变故,真是让人唏嘘。
首先是会元赵成材的殿试下狱,然后当夜便是朝中重臣晏博斋的服毒自尽。他临死前还留下了一封亲笔信,由遗孀朱氏呈交给了皇上,晏家那位嫡子晏博文也带着年幼的侄子浑身缟素来到午门外跪地请罪。
据闻皇上三思良久,终于说了一句话,“逝者已矣,来者可追”
而后将那封信给烧了,昭告天下的是,晏博斋服丧期间言行不检,自觉羞愧,引咎自裁。褫夺太师府的招牌以作警戒,但仍是保留了晏府的其他爵位。着晏博文好生教习晏府子弟,以重振家声。而朱氏决意再不二嫁,悉心教导幼子成才。
至于赵成材却还是关在天牢之中,交由御林军看管,除了皇上本人,不许任何人的探视。
因为晏博斋的自尽引发的朝野震动是相当巨大的,许多官员都在猜想,是否是皇上掌握了某些官员的隐辛,故意引而不发,等待各人的表白?
现在大家不再关注那个会元究竟揭发了多少事情出来,而是要想方设法表明自己问心无愧。
御书房内的密报如雪片般飞来,有不少心中忐忑的官员按捺不住心中的惶恐,具表请辞,还有些原先雷打也不动的朝中重臣也纷纷告病,自请削弱职务。
包括英国公孟尚德,短短几日之内也在猜疑惊惧中度日如年,最后经不住孟子瞻一番苦口婆心,软磨硬泡,终于也顺势而为,低下了一贯强硬的头颅。
皇上,真是长大了。他再也无须忌讳任何人的眼光,他要展开翅膀,做他自己想做的事情,打造一个他自己最理想的朝廷了。
短短一个月之内,朝廷里的格局如走马灯般让人眼花缭乱。皇上保留了一部分,清退了一部分,削弱了一部分,又提拔了一部分。反正新科的七十进士全在京城摆着,足够使了。再不济,还有那两百多名贡士眼巴巴的盼着呢
年轻人,总是满腔热血,想要一展抱负的。也许他们的经验不足,会跌很多跟头,但对于这些羽翼未丰的天子门生们来说,他们的忠诚度无疑更高,受外界干扰度也相对低些。
就算是十人当中只有一个才堪任用,对于皇上来说,也已经够了,因为再过三年,又有更加新鲜的血液补充进来了。
自此,朝中的势力形成一个相对微妙的平衡,就象百花争鸣一般,谁都有发言的机会,但谁都没有一枝独大的权力。而唯一那个能够拍板钉钉的,只有龙椅上的那个人。
皇权,至高无上。
直到入了四月,当终于脱去厚厚的冬装,春暖花开的时候,当所有的纷纷扬扬都尘埃落定了,皇上才终于下旨,将在天牢里闲得脑门都快长草的赵大会元放了出来。
朝堂之上,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