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1 / 2)

陈燧一噎,没想到宋凌霄真会喜欢那些奇奇怪怪的风格,早知道就不告诉他了。

毕竟,陈燧计划给宋凌霄专门收拾出一个院子,到时候按照他的喜好来布置,一想到自己曾经嘲笑过季利安的审美,很快他自己家里也要摆上那样的家具,陈燧顿时有些脸疼。

“你是不是要去一趟黄七巧那里?”陈燧转移话题。

“啊,是的!我现在就过去。”宋凌霄想起正事儿来。

下午,宋凌霄来到黄七巧的小二楼里,得知太后召见薛琬,薛琬一早就进宫去了。

宋凌霄心想,现在薛琬真是太后跟前的大红人。

不过,工作还是不能耽误的,宋凌霄叫上黄七巧,和她一起讨论《诀君子》连环画的问题。

……

这一次,宋凌霄却猜错了。

薛琬之所以会被太后召进宫,不是因为太后闲的没事想找她闲聊,而是因为薛从治的事。

傅玄查案的结果出来了,虽然还未向外公布,不过,朱勿用倒台事成定局。

大理寺审理“盐引案”的过程中,朱勿用突然招供出关于薛从治为他提供人事便利的情况,按照正常的审问流程,不管薛从治做没做,都要接受大理寺和御史台的调查,在调查过程中,他的仕途一定会受到影响。

很难说朱勿用是出于什么心理去咬薛从治的。

按理来说,薛从治应该是最清白的一个,毕竟因为联姻问题和朱勿用翻脸了,查到朱勿用时,他绝对不是朱勿用一党。

可是世事无绝对,朱勿用这么一咬,薛从治又被拉下水,重新受到皇上的怀疑。

毕竟联姻翻脸不是薛从治的初衷,只是一个偶然事件——薛琬不喜欢朱小山。

而极力促成此事的薛从治,很难说是不是在此之前就与朱勿用勾结到一处去了。

于是,太后知道这件事后,便将薛琬叫到身边来,想问一问她是怎么看待薛从治的。

薛琬的证词,在此时,将会至关重要。

薛从治这几天一直因为朱勿用咬他而焦头烂额,他知道朱勿用是不想他好过,毕竟退婚一事,对双方来说都会损伤颜面。

忽然之间听说太后召见薛琬,薛琬进宫去了,他便感觉非常不妙。

薛从治急匆匆穿好官服,从东华门往宫里去。

却在东华门前被拦住。

他正在接受审查,不能随意出入宫禁,可是此时,他却顾不上那么多了。

……

薛琬从宫里出来,正好途经东华门,看见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和她记忆之中所熟知的那个说一不二、不苟言笑的薛尚书不同,此时的薛从治,表现出了令人意外的慌张。

薛琬冲宫门守卫行了一礼,宫门守卫放行,让她出去。

“琬琬!”薛从治隔着东华门,远远地冲她招手。

薛琬慢慢走出来,神色淡然地看向薛从治。

薛从治有些慌张地压低声音问她:“太后问你什么?你都说了什么?”

薛琬一福,道:“薛尚书尽可以放心,你行得正坐得端,谣言自会不攻而破。”

薛从治确实和朱勿用没有什么非礼逾矩的瓜葛,他想和朱勿用联姻,也只不过是为了将来考虑罢了。

薛琬将她知道的情况都与太后说了,太后点点头,说她是个实诚孩子,并没有因为和薛从治翻脸,就说薛从治的坏话。

薛从治虽然一度与薛琬翻脸,但他知道薛琬的本性纯良厚道,薛琬既然如此说,在太后面前肯定也是表达了这样的态度。

既然如此,他该松一口气了。

只是,为什么心里这么不舒服。

“琬琬,你为什么要叫我薛尚书?难道你还在和爹置气么?”薛从治主动把态度软化下来。

这件事上他确实有些过于强硬的部分,断绝父女关系也确实是他说的,可是,他不过是做了一个父亲惯常会做的事情罢了,给女儿找一个好夫家,难道不是应该的么?在当时那种条件下,谁又会知道朱家并非良配,而薛琬凭借自己的才能也能做出今天的成就呢?

人生没有前后眼,薛琬应当原谅当时强硬的他,他也是为了薛琬好,才那么做的。

“薛尚书,如果没有别的事,我先告退了。”薛琬一福,准备走开。

“薛琬!”薛从治被一口一个薛尚书叫得有些恼火,“你真不打算认我这个爹了?”

薛琬平静地看着他:“薛尚书,当初是你托宋坊主给我带话,说断绝父女关系,我接受了,现在你又说是我不打算认你这个爹,你不觉得太奇怪了吗?”

薛从治脸上热辣辣的,干咳一声道:“我的意思是,我已经收回那句话,非得要明说出来么?”

薛琬沉默了一会儿,道:“我知道你是什么意思,不过,当初你把话放出来的时候,我不得不接受,现在你把话收回去,我却不能当做没听到过,薛尚书,我现在过得很好,你的养育之恩,我能报也就报了,至于认个爹,我目前还没有这种自找没趣的打算,所以,薛尚书,如果你有这方面需求,可以回去找薛璞。”

薛从治怔愣地望着薛琬,有一瞬间,他似乎想要发怒,可是,想到大理寺的审查还没结束,他还需要薛琬继续在太后跟前替他说话,此时便万万不能撕破脸。

而且……他们之间,其实也没有什么脸可以撕破了。

薛琬看到薛从治的表情,从愤怒,到扭曲,再到隐忍,心中感到一阵轻蔑好笑,原来曾经让她瑟瑟发抖,让她感到暗无天日的父权,也不过如此。

薛琬离开东华门,回到黄七巧的小院中。

宋凌霄正站在画板边上,跟黄七巧讨论连环画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