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钊:还我冰淇淋。
第15章
午饭过后,程睦南有事先回了使馆,迟晚则满血复活,精神十足地开始下午的义诊。
现场的中医大多采用了走罐、针灸、推拿等比较容易见到效果的方法,这对医师本身的水平和技术要求很高,但是病人这边就会感受到立竿见影的变化。
下午场快结束的时候,其他中医那儿都没什么人了,只有迟晚这边,因为排队的人多,她还在治疗中。自然而然,其他医生便一起过来开始围观这个年纪轻轻却手法老练扎实的小姑娘施针。
有很多中医专业的学生,毕业的时候是压根不会治病的,别说针灸、走罐、推拿、正骨这种,就连最基础的汤剂方子都不会开,要么开成药、丸剂,要么就是按照教科书上写的,教条照搬开方子,完全不会因人、因病制宜。
所以,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后生”迟晚,便立马成为了话题中心人物。
林老师颇为自豪骄傲地和其他人介绍道:“这是迟老家的孙女迟晚,现在还在津天大学读研,这次和我一起来古巴交流学习一段时间。”
“迟老家的孩子?那就不奇怪了,要不然,没有那么多年耳濡目染的氛围和名医的指点,哪儿能在这个年纪有这种水平?”
“确实,咱们这行,师父的水平基本决定了你的上限。”
“下限能不能过得去还得看悟性和勤奋,吃不了苦、耐不住寂寞的人,趁早还是换个专业好,可别再祸害中医了,这些年,国内中医的名声都是被那些只知道投机取巧、黑心发财的庸医和骗子搞臭的。”
“哎,谁能想到国内还在为到底中医科学不科学争论不休、到底要不要大力支持和推广的时候,西方已经用各种途径和方法在学习、研究、应用中医了呢?这些年引进了多少咱中医人才?”
“人家不停引进,就意味着国内在不断流失。”
“我们这些在海外闯出来的,哪个不是全科都会?因为没有效果人家下次不来了啊,这是倒逼你成长。有些人在干什么?动辄几个月的量、几十味药的方子开下去让人喝,你叫病人怎么想?信你才有鬼呢。”
“是啊,哪还有什么传承,那些年轻人根本扶不上墙。”
“不过这小姑娘倒是前途一片光明不用担心呢,光是家里这块招牌,就够她吃一辈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