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办厂还得找文化人才行,得懂技术,还得懂业务,当然还需要管理人才。
卫家屯正好就具备了人才优势,所以两方面加起来,社长已经将社办工厂的地址定好了,非卫家屯生产队莫属。
等着将所有生产大队的方案收了起来,对大家的意见进行了汇总,遴选出好的建议来,同时社长也有自己的朋友圈,他的朋友大多也是社长,平时去市里或者省里开会认识的,通过跟他们交流,也收获了一些不错的建议。
红旗公社长久以来就是以农业为主,开展工业建设的经验几乎为零,现在就是摸着石头过河,边走边看。
当然了,没经验也不能瞎搞,要不然整个半拉子工程,高不成低不就的,还不够让人笑话的。
所以前期工作做好,后面可以省很多心,也省得丢人现眼。
最终经过多番探讨和研究,社办工厂这个好差事花落卫家屯。
上级领导批示,既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也要结合城市的建设需要,开发优质的木材和石材,制成商品销售,保障当地和城市建设需求。
得知将社办工厂开在自己大队的消息后,卫海军心里面很高兴,但是他表现得很淡定,不能表现出来。
毕竟厂子还没有盖起来,设备还没找好,一切都没有尘埃落定,也就说一切还有变数,不能高兴地太早了。
果不其然,两个工厂全部选择在卫家屯,其他生产队不愿意了。
“卫家屯那个穷山旮旯里搞工业能搞得成吗?”
“明明我们生产队才最具有优势。”
“我们生产队的树难道不比他们卫家屯多吗?”
“社长偏心太明显了吧,净向着卫家屯,啥好事都给他们大队了。”
有些牢骚很正常,有的大队长找到了社长,既然要在卫家屯建厂,为啥不能在旁的地方建呢?
社长也给出了明确地答案,将卫海军做的方案报告拿了出来。
“你们瞅瞅,这是人家卫海军做的报告,再想想你们自己的,你们觉得谁更适合办?”社长反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