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翠枝砸碎了花盆,两人不欢而散。
对徐长贵而言,钱没了比人没了更难受。他咽不下这口气,很快就聚集了一帮兄弟,去青河村找校家闹事。
校嘉华知道徐长贵的为人,早有防备。
她提前通知了村长,请人在村口照看。对方一出现,本村的男人就敲锣打鼓,汇集起来了。
一个村的生产大队是最团结的,眼下又是关键的秋收结尾,被人欺负到眼前,那还了得?
即使两拨人并没有真的挑起什么争端,赵富达还是用一张大字报,把李家村告到了镇上。
如果把粮食产量看做gdp,青河村和李家村,就是同一个班里的优等生和特差生,镇长自然偏向前者。
更何况,李家村是真的穷且理亏。
李家村的村长被上级点名批评后,回到村里,不仅把徐长贵骂了一通,还扣了他半个月的工分。
徐长贵抚恤金没落着,工分也没了,只能破罐破摔。
他跑到李家撒气,把李翠枝羞辱一顿,两家的婚事自然就黄了。
渐渐的,李翠枝在家里,开始被爹妈嫌弃。一家人面上无光,在村子里抬不起头。
后来,李翠枝经人介绍,在县城找了个保姆的活,才算逃离了这是非之地。
.
随着闹剧的落幕,全县的秋收评比结果,也正式出炉了。
不用说,今年秋收,无论产量、还是质量,青河村都遥遥领先其他生产队,拿到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县里的喜报下来这天,校嘉华也收到了白恪言的回信。
校嘉华去大院领信的时候,赵富达正和一帮村民代表开会。
赵村长激动地宣布:“乡亲们,同志们,县里为了表彰咱们的劳动成果,决定年底前,给咱们青河大队修建一个小型的变电站,专门发展电力排灌!以后,大队农场几千亩地,都可以科学排灌,不用再受旱涝影响了!”
青河村的家家户户,如今还用煤油灯照明,不太明白变电站是怎么回事。但是一听说用电排灌不怕旱涝,再也没有饥荒年了,个个都欢呼起来。
校嘉华也跟着鼓掌,这可是农业电力化发展的第一步呀。假以时日,实现电灯电话不是问题。
散会后,赵富达取出白恪言寄来的包裹,递给校嘉华。
校嘉华掂量了一下,沉甸甸的,肯定不止津贴。这人,不是说好了不要他寄东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