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1 / 2)

他认为丰都被称为鬼城不是近年旅游炒作的结果,而是自古以来就有无数神话传说,那么一定有真实的鬼怪。

奉衍没有与彼得掰扯丰都有鬼没鬼,这话题一旦展开别想轻易结束。“你不是说要来甲板拍照记录沿途江景变化,不开始拍吗?”

“当然要拍。”

彼得拿起脖子挂着的相机,颇为热情地问,“要给你们来一张合照吗?”

两人齐齐摇头,对合影留念都不感兴趣。

“都没情趣。”

彼得嘀咕着转了身,开始记录起客船驶出十六铺码头的景色。

蓝天、白云、落日、滚滚江水,客船上熙熙攘攘的人群,这些会成为一个时代的记忆。

奉衍没再管彼得,不必担忧他语言不通,他有两位翻译兼助理陪同出行。

走向僻静的船栏之侧,说起刚刚给bp机的留言。

“我去丰都,是获得了一则尚不确定的新消息。做古玩买卖的常老三,他说可能见过人鬼字木牌。”

奉衍表示想先实地查证,再告之过云从具体情况,她再考虑要不要也去丰都。

“往返路途多有不便,总不能尚无实证就让你白跑一趟。谁想到这么巧,在船上遇到了。“

“是挺巧的,寝室出游去山城玩。”

过云从说了大致出行安排,一路乘坐客轮去三峡的几个景点。如果天气条件允许,时间上也充裕就顺便去丁巧老家县城,它距离丰都不远。

但,这些是原计划。

褚康背着丁巧搞事,还有李雁一味地劝架。或是人心易变,这一趟旅行能持续多久不好说。

“不论旅游行程怎么变,最后我都会去丰都。”

过云从不是因为奉衍捎来的新线索,而是今天早上收到了一封挂号信。

来信人,匡进步是巴渝人,过峰的旧友。

七十年代,他来沪城学习过一段时间的器械修理技术,和过峰呆在一个厂区。两人在饭桌上相识,聊得不错。

学习结束后,匡进步回了巴渝。

等到改革开放,他有了北上做倒爷的打算。在给过峰的信中提起计划学点俄语,而过峰就把保留下来的学习资料邮寄了过去。

由于两地相隔,双方的联络不密切。

原身对匡进步没有太多记忆。

过云从整理了过峰夫妇遗物后,列出一张两人的旧友名单,将两人不幸过世的消息告之旧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