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惊愕的转头看去,却看见那以为倒了霉的同僚,正是胡雪亭。
“你一早就到了?”几个宿醉的官员倒是吃惊了。
胡雪亭慢慢的合上基本发霉的书册,眼神寂寥极了:“倒霉啊!”
什么意思?
胡雪亭长叹而去,拍拍身上的灰尘,冲斛律孝卿拱了拱手,摇着头,脚步踉跄着,出了民部衙门。
斛律孝卿大惊:“这是……公然翘班?”转头去看胡雪亭摊在桌上的书册,都是一些记录历朝历代人口调查,土地调查的资料。
“这是为何?”斛律孝卿一怔,忽然脸色大变,长长的叹息,摇着头,脚步踉跄着,出了民部衙门。
其余官员大惊:“这是……传染病?”
胡雪亭一路踉跄而行,行不多远,就被杨恕和高颖拦下。
“你今天第一天去民部,怎么就敢疏离职守?”杨恕道,脸上没有一丝的怒气,反而有一丝的希望。
“大随国要亡了,还上个的班。”胡雪亭惨然道。
“哦?倒要请教。”杨恕期待的道。
在杨広远征高句丽之前,天下聪明人个个觉得大随朝危在旦夕,当听说杨広兵败高句丽,三十几万大军只回来了几千人的时候,大随高官几乎人人以为大随朝立马就要灭亡了。
以杨広的脾气,怎么可能接受兵败高句丽?定然是疯狂的抽调全天下的兵马,第二年立马杀回去,争回面子。高句丽哪里是这么好打的?这仓促而行的第二次远征,只怕又是凶多吉少。两次大败,这大随的天下,就再也救不回来了。
可奇迹发生了,时间已经过去了一年多,杨広愣是没有发动第二次远征高句丽,而言行之间,越来越是沉稳,有了刚当太子时候的风范。
很多人以为这大随的天下,终于安稳了,起码五六十年之内,稳如泰山。
胡雪亭也是这么想。
大随没有沟通运河,省下民力无数;大随第一次远征高句丽,只有三十几万,而不是隋朝的一百十几万,这省下的军队,都是稳定的基础;杨広没有立即发动第二次远征高句丽;杨恕,高颖,贺若弼等人都活着;李二只是小孩……这许许多多的区别,让胡雪亭放下了心。就算历史大方向不能改变,有这么多美好的变化,胡雪亭就不信不能让大随走向稳定,保住大随朝,当个大官,已经是胡雪亭的主要计划。
丹阳的疯狂发展,只是买保险。要是杨広忽然脑抽了呢?要是历史的惯性强大无比呢?不建立一个基地,只想着美好的未来,那是脑子有病,胡雪亭坚决的买保险。
但是,杨広,杨恕,高颖的异常行为,却让胡雪亭警觉和困惑了。
为什么,已经恢复正常的杨広,睿智的杨恕和高颖,个个好像都不怎么看好大随朝的延续呢?
胡雪亭需要答案,她相信,杨恕把她调到民部是有深刻目的的,答案,应该就在民部。
然后,胡雪亭找到了答案。
“4000万、6000万、5600万、50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