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苏威是因为以前的打脸,记恨胡雪亭,就不顾事情的大小,凡是胡雪亭支持的,就要坚决的反对?这也太幼稚了。一群大臣没空管苏威有多么的脑残,重要的事情太多了。
有大臣左右看看,诸位同僚个个面带微笑,好像欢欣雀跃,没有一个有疑惑的,他心里明白原因,但这件事情太大,他只能硬着头皮问道:“这时间表只怕不可能实现。”别说时间表了,连《平高句丽策》都存在重大的问题。
那些没有接触过实务的百姓们,或者以为这《平高句丽策》字字珠玑,其实在一群大佬眼中,就是一个笑话。随便从私塾中揪一个中二少年出来,问他如何平定四方,万国来朝,很有可能就会做出和胡雪亭的《平高句丽策》差不多的策论。
反正是嘴炮,胡吹一通条件如何的有利,己方如何的强大,敌人如何的弱鸡,所有人都支持自己,无条件为自己奉献,又有谁不会了。信不信出现个把敢吹嘘的,写出勾结倭国,渡海征讨高句丽的?
要是想要勾结其他国家,讨伐另一个国家真的这么容易,全世界早就只有大随一个国家了。
“东突厥肯定是不会出兵的。”有大臣道,东突厥使者嘴中的话,一个字都不能信。一群大臣看裴矩,这才是正经专家。
“就是东突厥真的肯投降,也绝对不会出兵的。”裴矩苦笑,作为外交专家,很清楚在西突厥的进攻之下,东突厥不可能随便的派军队掺和其他国家的远征。东突厥若是被打得要投降大随了,哪里还有军队可以调遣?
一群大臣点头,专家就是专家。
“西域二十七国也靠不住。”裴矩继续道,若是西域二十七国真的这么老实,哪里会是二十七国,早就被大随吞并了。
一群大臣看胡雪亭,服不服?
“契丹,室韦,靺鞨,是不是会对高句丽动兵,很是难说。”裴矩继续道,三个国家又不傻,怎么会因为大随一篇纸上谈兵的策论,就蹦出来做打手,挑拨离间也是需要技巧的,不是随便说几句话,别人就傻乎乎的跳进坑里的。靺鞨等三族在没有知识没有文化,愚昧不堪,观望一下,看风往那边吹,再往那边倒,这么简单地事情也不会?
“百济,新罗,倒是对高句丽真心不服,可惜打了数次,民力疲乏,只怕不堪再战。”裴矩还是很佩服胡雪亭的,竟然多少知道一些周边的外邦消息,比朝中的很多大臣好的太多了,也算是博览群书了。
苏威笑了:“如此说,这胡雪亭的平高句丽策,只是纸上谈兵了?”
裴矩无奈的看了一眼杨広,杨広似笑非笑。裴矩斟酌着语气,道:“下官才疏学浅,没有看出其中的奥妙。”
苏威转头狠狠的看胡雪亭,伸手指着她怒喝:“黄毛丫头,竟然敢妖言惑众,误国误民!”大随蛮夷专家都这么说,你还能如何狡辩。
一群大臣看胡雪亭,快解释啊。
胡雪亭双手叉腰,哈哈大笑:“要是所有的事情都没有难度,要我们干嘛?干嘛不找个三岁小屁孩当大官?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这种话太官僚,实在不像是讨论事情的方式,一大群官员立刻鄙夷的看胡雪亭,你丫当了几年官了,敢在我们这些老油条面前说官话套话假话。
胡雪亭激动地发抖:“大随养士几十年,用在今日矣!那个谁谁谁,去搞定东突厥,那个谁谁谁,去搞定西域二十七国,那个谁谁谁,发挥主观能动性,搞定其余国家。”
一群大臣冷眼看胡雪亭,要不是杨広就在面前,早有人呵斥这种胡话了,实干兴邦,马屁误国。
“只要我们一齐用力用心用脑,向着正确的方向,肯定能达到最好的结果,相信我,你们能行的!”胡雪亭双手握拳,充满了自信。一群官员已经懒得理她了,这唱高调给杨広看,实在是太明显了。
众人直接看杨恕等大佬:“司徒,这计策,只怕不太行。”昨日万众瞩目,摸不清杨広当众发布《平高句丽策》有什么用意,自然是人人沉默,可看今天的架势,竟然是要认真按照时间表完成了,这怎么行?国家大事不是儿戏!
有官员愤怒的看高颖,昔日为国为民,与杨広对抗的高颖去了哪里?竟然附和杨広为害国家。
“下官认为,这策论忽悠百姓足矣,万万不能当真。”某个大臣认真的道,外行看热闹,看到这么多国家联手,以为是超级大战,内行就不要傻乎乎的当真了,这策论越想越缺乏可执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