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6页(1 / 2)

“搞什么鬼?”张须驼和拜占庭的司令莫名其妙。

……

中原。

杜如晦站在九江的城头,看着不远处的江水连绵,衣衫飘舞。四周好些百姓羡慕妒忌恨的望着他。

“那就是杜刺史。”有人说道。周围好些人鄙夷的看他,杜刺史那已经是老黄历了:“我听说他很快要进入朝廷中枢了。”

杜如晦从偏僻打得江西南部调到了九江,论官职依然只是管理一府的刺史,算不上高官,但整个江西竟然就再也没有比他更大的官了,年纪又轻,相貌又英俊,还是被圣上亲自接见过的,他不进入大越的中枢,谁有资格进入中枢?

“听说虞公好几次推荐过他了,就等圣上回来,杜刺史就能正式成为朝廷大员了。”百姓们谣言纷纷,个个看好杜如晦的未来。

杜如晦心中却明白,他不可能进入大越朝的中枢的,他微微的叹息,理由太简单了。

“我儿为何叹息?”一个熟悉的声音忽然出现在了杜如晦的身后。

杜如晦惊愕的转身,却看见父亲杜咤站在他的身后。

“父亲!”杜如晦惊喜的道。看看杜咤的身后,竟然还有好些杜家的子弟亲属。

“我儿名扬天下,为父带领族人投靠,不想还没进城,就看见我儿长吁短叹,愁眉不展,却是为何?”杜咤笑道。

“乱世之中,没想到父亲和诸位叔叔伯伯竟然都平安无事,苍天对杜某真是不薄啊。”杜如晦泪如泉涌,跪在父亲面前久久不起。

周围看热闹的人叹息,能够保的一家平安,真是走运啊。

“形势危急,贤侄当恕我等来迟。”杜咤的弟弟杜淹对杜如晦拱手道歉。周围看热闹的百姓们眼中多少有些鄙夷,什么形势危急,不就是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嘛。杜如晦再有才华,摊上了一群垃圾亲族,真是倒霉。

“无妨无妨,只要诸位叔叔伯伯没事,如晦就心满意足了。”杜如晦客气无比。

一行人在百姓的围观中浩浩荡荡的进入了刺史府邸,脸色立刻都变了。

“可是朝中有变?”杜咤见左右没有外人,低声问道。

“不是。”杜如晦摇头,见众人依然皱着眉头,又补充道:“这九江百姓人人以为我将进入大越的中枢,我自忖却是未必,故而有些焦躁。”

杜咤和杜淹的脸色立刻轻松了不少,那就是两回事了。

杜家善于审时度势,不论是杨恕屠戮并州道,还是关中陇西接下来的一连串战乱,竟然每次都被杜家判断正确,早早的溜之大吉,平平安安的到了南阳。一直没有与杜如晦汇合,只是因为杜如晦立足未稳。

杜家是太原李家的嫡系之一,关系密切的没话说,杜如晦进入大越为官又是带着二五仔的目的而来,若是被胡雪亭知道了,这结果就不妙的很了。

“胡雪亭此人做事多凭心情,虽然未必就会杀了如晦,但也不见不会杀了如晦。”杜咤等人都不愿意冒险,全族若是早早的与杜如晦汇合,很容易就会被胡雪亭一网打尽。

杜如晦也是这个意思,风险太大的事情万万不能押上全部筹码,直到李建成彻底败亡,大越朝已经统一了天下,杨広龟缩蜀地,李浑和董纯整日进攻,屡屡夺取要地,天下再无意外,这才写信通知杜家立即到九江汇合,在大越朝人手空虚的时候多捞几个官位。

“是啊,如晦究竟是缺了些功劳。”杜淹点头,杜如晦的才华是没问题的,大越朝年轻一辈中绝无对手,哪怕放到整个大越朝,除了虞世基裴蕴等原本就是大随重臣的人,又有谁敢说才华在杜如晦之上?这大越朝年轻一辈第一人的位置是稳如泰山了,但想要进入朝廷中枢,却显然是差了许多。

“张须驼李浑董纯李子雄等人都有战功,封王封侯就在眼前。”杜淹扳着手指,大越刚开国,战功定然是排第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