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瞬,两瞬,马蹄的震动声愈发大了起来,旁侧的林子惊起一群群鸟。◎
一瞬,两瞬,马蹄的震动声愈发大了起来,旁侧的林子惊起一群群鸟。
诸萦的目力极好,她一眼便能望见,来的人并非各国将士,因为他们身上穿的几乎可以称是杂乱无章,有人穿着竹甲,有人胡乱用麻绳编织了一番就穿在身上。
他们用的兵器也是参差不齐,有的人用的甚至是含有青铜的农具。
但是这些人,明显已经杀过人,他们几乎每一个都眼珠浑浊,看见前方的村落,满脸的兴奋狰狞。
诸萦可以断定,这些人就是因为战事而凝聚起来,四处作恶的流匪。而且就诸萦粗略一扫,他们人数众多,至少有上千人,因为单单拥有马匹的人就不在少数。
马不论在何时,只要在中原地带,几乎都是珍贵的。
所以诸萦可以推断出,这些流匪良莠不齐,应当是什么人都愿意收入麾下,且成了气候,作恶已久。
随着他们渐渐逼近,就连普通的庶民都能瞧见他们的踪影。
于是,原本还算安宁的村落,一下子喧闹起来,众人慌忙冲回自己的屋子,抢着取出一些赖以活命的钱币或是一小袋粮食,而后慌忙想要逃走。
也有人顾不得这许多,握紧妻女的手就朝山林奔逃。
诸萦反倒像是一个无知无觉的人,和周遭的喧闹格格不入。
原本扛着两小袋粮种,满脸着急准备逃命的老妪,在看到诸萦之后,忍不住停了停,招呼诸萦道:“姑娘,别楞神了,快些逃吧!”
诸萦转过头,神情中有着不符合危急情形的冷静,她看着老妪,轻轻摇头,“不必,我不惧。”
老妪却只当诸萦吓懵了,说的傻话,她一个年纪轻轻的姑娘家,怎么可能会不惧怕穷凶极恶的流匪呢?
老妪原本不是孤身一人,但这些年兵荒马乱,原先的家人不是被强行征走从军去了,就是死在流匪的刀下,她有一个和诸萦年纪相仿的孙女,就是被贼人掳走的,至今也没有消息。
若是其他人,老妪或许便不管了,可瞧见诸萦和她被掳走的孙女一个年纪,免不了动了恻隐之心。
她悲苦的脸上沟壑纵横,因为叹气而使得细纹皱在一块,愈发显得衰老。
“别管有什么事,如今逃命要紧!”老妪拉住诸萦的手腕,她虽然年迈,腰背也已佝偻,但手上却很有力气,握住诸萦的手腕时,仿佛是一位长者对后辈深沉的担忧与关爱,并不曾伤到诸萦。
诸萦一时不察,竟也随着老妪的动作向前倾了倾。
诸萦望见老妪着急的脸,还有她抗在肩上,紧紧攥着的粮食布袋,布袋上也打了数个补丁,足以见得老妪过的有多清贫,她连腿都是弯的,几乎可以称作步履蹒跚。
可即便如此,老妪也没有丢下诸萦,自顾自的逃命,思及此,诸萦一时间失去了言语。
乱世对权贵而言,不过是新的时机,得以雄踞。覆灭对于一个王朝而言,也犹如日月更替,虽然不免让人唏嘘,但仍是常理。
可唯独对于庶民,是灭顶之灾,他们淳朴本分,勤勤恳恳,只求活着,但连年的兵祸却剥夺了他们唯一的渴望。
纵使百般小心,或许一个不察,也就丧了性命。
她先前却还妄想着只需将益于民生的一切做出来,再慢慢传于天下的百姓庶民,他们的日子也会一天天好起来。
但终究是诸萦妄想了,只要一日不能使天下一统,那么就会有数不尽的流匪和趁机兴风作浪的人,食到苦果的也不会是那些高门大户的权贵,仅仅只是这些处于最底层的庶民们。
诸萦只是希望他们可以安居乐业罢了,但却显得如此艰难。
她没有对桓珩等人时的故弄玄虚,而是对老妪直言,“您知晓诸天之上尽是鬼神吗?”
老妪不知道诸萦为什么突然说这个,偏偏她怎么也拽不动诸萦,只好应了下来,涉及鬼神之事,老妪也不敢胡言乱语,“如何不知,山林湖泊,鬼神无处不在。”
诸萦听了老妪的话,面色沉静的点了点头,“故而,鬼神绝不会令天下庶民再遭乱世之难。”
“这?”老妪一时发懵,她虽不知诸萦的来历,可诸萦说起话来颇有章法,即便不解其意,但老妪活了许多年,较常人更为信仰鬼神,竟对诸萦生出敬畏之心,她亦不知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而在二人拉扯之时,流匪已经驾马到了近前,虽然这些庶民们早被吓得四散逃走,但流匪们并不以为意,就凭庶民们的两条腿能跑到哪去,更何况他们有这么多人。
但是在他们准备如往昔一般,散开去追逃走的庶民们时,却被诸萦吸引了视线。
诸萦虽然换了身衣裳,将自己变做寻常女子的模样,但她白净的肌肤,应对万物的沉静,却是庶民出身的女子身上少有的。
哪怕容貌显不出,可通身的气度,硬生生为诸萦增添了不少颜色。
流匪们虽然沿途打家劫舍,也曾抢了些小吏,或是落寞贵族的女儿上山,但这方土地就这么大,能被搜刮的小城早就搜刮干净了,剩下的几座城皆是固若金汤,莫说他们了,便是其他诸侯国的正经军队前去,一两个月也是攻不下来的。
故而,在瞧清楚诸萦容貌之时,为首的流匪就起了兴趣。
他生得五大三粗,下巴的胡子粗粝,肚子挺得老大,脸上的肤色虽然暗黄,但眼底青黑,显然是惯常寻欢作乐的人物。
偏偏他目光嗜杀,恐怕不止好色,手上还沾了不少人血。
他一见着诸萦,就开口调笑,“好俊的小娘子,哈哈哈哈,正好某的床榻上缺了个人,小娘子不如做某的妾室,定然衣食无忧,日后不必受苦,如何?”
他虽然是询问的语气,但话里话外压根没把诸萦当人看,仿佛只是准备抢个物件回去,就连眼神也极为不规矩,上上下下的将诸萦扫了一遍,目光不堪至极。
原本站在诸萦身旁的老妪,此时已是后悔无比,早知如此,她便应该拉着诸萦赶紧逃,如今被流匪围住,不仅她的性命不保,就连诸萦恐怕也没有什么好下场。
老妪已经年迈,她不觉得自己少活个三两年有什么可惜的,但念及诸萦将会面对的一切,老妪就忍不住后悔,她想着自己横竖要死,至少也得为年轻的诸萦求一条活路,
虽然知道无用,但老妪还是忍不住开口,想要求一求这些人,说不准这里头的流匪,有那么一个存点良心呢?
但就在老妪准备开口时,诸萦先她一步,只见诸萦丝毫不因对方污言秽语而气愤脸红,诸萦用极为冷淡漠然的声音,注视着这群人,一字一句的慢慢说道:“亵渎神明,此为死罪。”
流匪首领既然能率领这么多人,在乱世里左右逢源,好好的活下来还不断壮大,自然不是只知晓美色与杀人的蠢货,他看见这样气势的诸萦,下意识的生出些不安。
也是,一个普通的小姑娘,怎么可能敢独自面对穷凶极恶的流匪,她一定是留有后手。
流匪首领被诸萦的气势所迫,反而忽视了诸萦所说的话,又或许是逃避,寻常人怎么可能想象的到自己面前或许站着一位神明。
而就在流匪首领自觉不安时,天空异象突起,原本还极为晴朗,不见半点云朵的天空,在一瞬间乌云密布,风云交汇,不断变动。
随之而来的,是响彻人心的轰鸣声,无数条雷电在天边闪现,让这群作恶多端的人,下意识的心间一颤。
呼啸的风吹起了诸萦了头发,让她看起来多了些神鬼莫测的玄奥。
诸萦仍旧是那副淡然的神情,就仿佛周遭的一切都与她无关,眼前不断抬起马蹄,略显焦躁的人群也影响不了她分毫,或者说,她的眼里压根就没有这些人。
只见诸萦微微抬手,目光依旧平静的注视着他们,“天罚,惩!”
随着诸萦的一个惩字,她的手腕一翻,无数条雷电自天空径直落下,为首的一条雷电甚至是紫色的,也比其他的雷电更带了恐怖的威压。
紫色的雷电直直落在了流匪首领的头上,从他的天灵盖劈下。
流匪首领明明想躲,但在紫色天雷的威压下,压根动弹不得。
他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天雷劈在自己的身上,却无法逃脱,就如同那些曾被他无情杀害的庶民,还有被他折磨糟践的女子们一样。
天雷的落下明明是极快的,从在天空闪烁,再到这些人的身上,明明只是须臾,但落在他们的眼里,却极慢极慢,他们能清晰的感到自己的恐惧,还有天雷是如何慢慢逼近自己,以及越来越恐怖的压制。
凡是双手沾染过鲜血的人,都无法逃过天雷的惩戒,但流匪首领受到的痛苦却最深、最为可怖,这是直击灵魂的疼痛。
而这,是他方才渎神的惩罚。
带到天雷劈下,痛苦的哀嚎之后,天地间刹然风淡云轻,原先密布的乌云,就如同它们来时那样,离去的也十分迅疾。
诸萦早在刚刚雷罚降下的一瞬,就恢复了真实样貌,她身上的衣裳,也在一瞬间换作了她在卫国参加祭祀之礼时的衣裳。
如流水般潋滟的蓝色衣裳,浅蓝的额黄,衬得诸萦如真正高高在上的神明一般,睥睨众生,予以众生关怀,却又淡漠无情。
等到雷罚消散之时,诸萦的真身便也毫无遮挡的显露在众人面前。
其实,比起飘立在晴朗天空之下的诸萦,她方才面色漠然的伫立在昏暗可怖的雷电之下时,更有神明的威压与恐怖。
因为真正的神明并不仅仅是心怀慈悲,欲要使众生安居乐业,他们更握着天下人的生杀大权。当凡人遇上神明,在神明眼中,他们未必比蝼蚁好些。
这才是天下间,无论君王贵族,还是小吏庶民都对鬼神如崇敬惧怕的缘故。
而诸萦,其实也拥有这样的能力。
雷罚并非诸萦的技能,而是她在游戏背包中寻到的道具。它原本只是个蓝色的光球,但在被诸萦取出来时,便自觉的融入诸萦的体内。
如同它的名字一般,拥有它的人,就有了天罚的能力。
因为是天罚,诸萦后来发现,她甚至沾染了天地的威势,有了真言之力,虽然诸萦不能做到言出法随,但诸萦偶尔会下意识的脱口而出一些话,最后会变成自然法则,影响天地万物。
但这些大抵是无形的,可天罚却实实在在,做不得伪。
天罚便是能引来雷电,对有罪之人,依照他们所犯的罪孽惩戒。
方才虽有数不清的雷电降下,但每一条雷电,都毫无差错的落在它们该惩罚的人身上。
手沾鲜血者,死。
□□掳掠者,死。
肆意玩弄者,死。
……
而那些虽有过错,但罪不至死的人,天罚也绝不会盲目将其劈死,他们只会感受到与过错相符的痛苦,却不会轻易死去。
而曾经砍人手脚者,经天雷惩戒后,他们的手脚也会就此作废。
故而,当雷电消失时,地上并不仅仅只有被雷电劈的湮灭的飞灰,还有一群哀嚎打滚,手脚双眼作废的人。
而这些,都是诸萦的惩戒。
方才还敢拉着诸萦逃跑的老妪,此刻已是痛哭流涕,她不像那群流匪一般,是因为恐惧与疼痛,老妪是喜悦与崇敬的哭泣。
当初诸萦在时,只恐惊扰了诸萦,诸侯们虽然仍有些小打小闹,但一直不曾动真格的,也使得庶民们过的较往日更安宁祥和些。
他们并不会知晓诸侯们的打算,但都听过诸萦神女的名字,自然而然的归功于诸萦。
因为有神女降世,故而带来了宁静。而在诸萦离去后不久,战争就越来越多,庶民们的日子也越来越不好过。
在这些曾知晓诸萦神女存在的庶民眼中,诸萦便是能带来安宁和乐的神女,战乱越是频繁,他们便越是渴望诸萦神女有朝一日能记起凡间的他们,再一次带来和平与安宁。
诸萦如今虽未直言自己的名字,但她的衣裳容貌,早已传唱至天下,无人不晓。即便是祭礼之上,关于诸萦的巫乐与颂歌,也绝不可少。
而原本在四处逃跑藏匿的庶民们,大多也遥遥望见了这一处的动静,毫无疑问,他们都和老妪一般,朝着诸萦的方向跪拜,口中念念有词,几乎无人不是痛哭流涕。
他们怎能不伤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