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第 595 章 595X(1 / 2)

岳珂问的其实是个傻到极点的问题。

吃什么?乞儿吃什么?自然是捡人家的残羹冷炙吃。苗小俊确实比较机灵,但是本质上还是个流浪儿,让这么大的孩子通过出卖劳力自己养活自己,那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甚至他们也会乞讨,可是看样子就知道了,乞讨的用处并没有什么用,毕竟乞儿太多而地主家也缺少余粮。

就算有有钱人经过,看到一个两个的乞丐你可能还有点怜悯之心,但是看到延绵不断的乞丐,就算有好心想要施舍一点,心也瞬间冷了。

这个城里本身也算热闹繁华,但同时城内治安也非常混乱,乞儿混混到处都是,据殷怜东一耳朵西一耳朵听到的情报,里面很多都是今年才沦为乞丐。比起这些人来,苗小俊当这个流浪儿的经验可以说是资深了。

明明算是丰年,怎么就这么多人沦为乞丐呢?

事实上,因为商家以贱价收粮,而公家以贵价收税的原因,这一年的百姓其实都没有什么盈余。本来,好歹是丰收,就算是压榨得厉害一些,自家存下些粮食,半饥度日是没问题的……偏偏粮食的暴利让很多人红了眼,加大了土地的兼并。

普通百姓原本就活得艰苦,一场重病,一次意外,都有可能剥夺他们生存的资本,更何况是有心人刻意的算计?这些人,身体强壮的劳力则沦为佃农,若在工业发达的区域,还可以进入工厂或者工坊成为工人,但是一旦成为佃农,原本十五亩地可能就能养活一家人,扣除地主的年租之后,一个人可能要耕种几十亩甚至更多土地,劳力被压榨只是其次,重点是,没有这么多的土地可以让人耕种。

更不用说那些本身并不强壮,又或者恰巧不太好运的人。

但是苗小俊很多时候其实比这些乞丐活得好多了。他老老实实地回答了岳珂的话——其实对于他这样的流浪儿来说,真正用到钱的时候是很少的,像是他借扎嫂家的水井洗澡的时候,如果没用到浴桶和皂角的时候,他也是不给钱的。

只有给大老板跑腿的时候,他才会特意把自己捯饬得干净一些。

而更多时候,他也同样给人干活,但是拿到的报酬不是铜钱,而是各种各样的剩饭剩菜,一些人家扔掉不要的旧衣服,又或者是杂物。

这些东西如果苗小俊不拿很多人也是要扔掉的,但如果是扔掉的,苗小俊就需要跟人抢。这些流落街头的人里面,乞讨的多半不聪明,混迹的又都不勤快,但也不是没有又机灵又勤快的,知道哪家的馊水桶里总是剩较多的食物,哪家酒楼会把剩饭剩菜直接扔掉,这样的至少饿不死。

苗小俊脑子好用,记性好,对城里的情况几乎是了如指掌,所以他知道的更多一些——他甚至还有一些很浅薄的人际关系,比如说他和城东的茶馆老板混了个脸熟,所以有时候他会帮对方宣传楼里的茶点,老板也会偶尔把剩下快坏的点心施舍给他。城里吴家小姐的丫头很会偷懒,所以就会把一些费时费力或者脏污的活计交给苗小俊去做,会给他一些粗粮面饼之类的作为酬劳。

岳珂听着听着,就仿佛有什么梗在了心头。

其实在这个时代里,苗小俊绝对不是最惨的,这一点岳珂肯定也非常清楚——不说她们路上见到的那些残酷景象,就说岳珂自己笔下的风花,人生经历也未必就比苗小俊来得受老天怜悯……岳珂通过读过的各种书报新闻,故事杂记,以自己对于世情的洞察,将她的人生描述得极为逼真——虽然还是多了诸多演义的成分,但其经历已经足够触动看见过类似景象的人。

小说会把人的感情深化,把读者带入角色的精神世界,让那些看见路边的“风花”而无动于衷的大老爷们,才下一次看见类似的情景时,会猛然一下惊醒,稍微与之产生共鸣。

但是在一点点通过文字探索到风花的内心之前,岳珂看到那些流浪儿时,也许并不像是大部分人一样无动于衷,所以她才想写这样的故事来传递些什么。但这又跟亲自接触到这样一个群体的内心完全不同。

苗小俊遭遇的那些事情,她光是听着就觉得心疼。

或许是因为她的性格过于敏感,即使苗小俊只是语气平常地描述,并没有故意卖惨或者煽情——其实如果他会他肯定很乐意这么做,但是苗小俊因为缺乏这样的经验和能力,所以叙述方式始终有点干巴巴的,并不够动人。

但是岳珂却从不缺想象力和脑补能力,所以听着听着她就哭了。

她这一哭,苗小俊也被她带动了情绪——这孩子几乎是不哭的,即使哭也是一个人默默擦干眼泪,可是时隔好几年,对他这个年龄来说几乎已经是半辈子的时间,突然就有人这么真情实感地开始心疼他,让他很自然地感到了委屈,仿佛真的吃了很大的苦头,也抱着岳珂哭了起来。

这一哭,他的描述就不那么被动和干巴巴了,而是主动对着岳珂哭诉起了这些年的委屈,哭诉爷爷去世时候的伤心,流落街头的无助,对于欺负他的那些坏人的怨恨,以及自己努力想要在夹缝里求生,以笑脸面对他人的打骂时的委屈。

岳珂才知道小孩原来也是有人养育的——事实上这也是当然的,苗小俊现在八岁了,混迹街头勉强还能自主觅食,可是他两岁三岁的时候,总也不可能靠自己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