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第 666 章 666(1 / 2)

当然,仅仅只这么一句话,是防不了空降的,所以殷怜还有其它配合的策略。

最重要的就是打时间差。

她打算三部剧同时拍摄,短剧也同期拍摄起来,这样在第一部宣传片放出去的时候,其它的关联作品也就都拍摄完毕了,就算真的有人找关系想空降,总也不可能让人重拍。

殷怜绝不是自作多情。

要知道如果李部长真的决定将之作为慈善片铺开,那么殷怜就不需要再担心渠道和宣传,因为任何法制或者防骗宣传,都是走的官方渠道。

如果是普通的科普宣传片,想当明星的人未必感兴趣,但是殷怜这个确实是非常出彩的故事剧本,加上一旦电视剧正式播放,很多人就会发现,这个小成本的质量一点也不“节约”,甚至反而看上去很富有,那么到时候的情况一定会比较麻烦。

当然,本质上殷怜也不是排斥明星,她只是单纯地排斥麻烦。或者更直白地说,她要保证自己在这件事之中的权威性,找那种片酬不高,愿意加班,把拍戏当工作而非自我营销的人。

如果演员视自己为员工,那么就会对殷怜像老板一样听话。如果演员视自己为商品,那么他们就会陷入无限的议价和扯皮之中。

当然,最主要是殷怜没有相应的名气和地位。如果她是名导演,她肯定更敢对演员挑拣,但现在?就算来个演艺界的劳模殷怜都不是很敢用,人家也未必信任她。

首先是短剧。

孩子们已经排演了一段时间了。殷怜要四线铺开(三个系列的首部和《地府改革》接续的系列小品短剧),首先面临的就是导演和工作人员不够用。

殷怜只有一个人,日常需要关注的事情又很多,是没办法兼顾四个剧组的。

不过她也找到了一个临时凑合的解决方案。

她在多次交涉之后,选定了三个不同的剧团来进行合作。正好这些剧本本身都很适合改变成戏剧,而殷怜又不缺创作力——她甚至没有把这个工作分配给ai,毕竟ai的创作太机械化了,填填一般的台词还可以,要填那种本身具有具有艺术价值的台本,就太为难他们了。

殷怜直接把原剧本拿到夏国,挂了个两千信用点一集的单,很快就有人接了单,改编出了戏剧剧本。别看这剧本白菜价,夏国几乎人人都能写点剧本,这个单又只是要求改编而不是命题创作,所以根本不费工夫,加上意识写作,夏国时间差不多三五天殷怜就先后把剧本都收回来了。

不过这剧本也不能直接投入使用,因为夏国人对于很多社会的认知不同,殷怜读了一遍之后,又交予已经输入了国内社会背景设定的ai进行修改和矫正,然后第二次阅读之后,针对性地划出了一些不合适的地方,再让ai根据特定要求校正,又自己亲自再次润色了一下,就算完成了。

她拿着戏剧剧本和表演权作为钓饵钓了几个春申市剧团的负责人,然后经过商议之后,交换了条件,令戏剧导演在排演戏剧的同时,同意了与殷怜派来的影视导演合作拍摄戏剧的电视剧版本。

殷怜派来的导演其实就是ai。

殷怜找的这几位戏剧导演,本身在戏剧编导方面都很有经验,但他们并不擅长影视拍摄,甚至其中只有一位有过拍摄戏剧电影的经验。

相对来说,ai对于电视剧电影拍摄的技术知识了解得很全面,虽然他们的初始设定里只有夏国层面技术的资料库,但是殷怜先前已经花了一点时间收集资料,让他们对于地球的相关技术进行了学习,因为没有专业人士进行重新编程和优化,所以这些技术使用过程也许不会十分完美,但是在理论层次上绝对足够全面,可以解决导演各个方面的技术疑问。

首先必须澄清一点。

夏国是绝对不会使用ai作为导演哪怕副导演或者导演助理的。

这完全是殷怜胆大包天的个人行为。

如果是在夏国的话,拿ai拍摄电影绝对是被人鄙视甚至可能会会受到业界谴责的行为,如果是作为ai智能的学习或者研究项目还可以,但是如果真的是作为影视作品来运作,那情况就严重了。

不过夏国的规矩是夏国的规矩,在殷怜看来,地球还用不上这样的规矩。很多本地创作的剧本或影片,还未必有ai作品来的走心呢,至少ai不会从数据库直接搜一段来改个名字插入,他们好歹还是会根据整个故事的结构,对于相应的剧情进行文字运算并且重新智能化编写的。

这差距的话,大概就是复制黏贴到中译中到以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的差距。ai其实算是在第三个层次了,所以他们的创作在夏国不算创作,在地球却也不算抄袭。

当然,ai的导演工作肯定是会有一定缺陷的,如果殷怜聘请的戏剧导演能利用好也就罢了,如果利用不好的话,那么即使双方互相协助的状态下,估计也会出现不少的问题。

所以殷怜在这个过程中,必然还要经常抽出时间去关注和协调。

但比起自己亲自导演和全程跟进,这耗费的时间就少太多了,殷怜完全有空闲。

在殷怜进行刻意引导之后,最后的拍摄安排是这样的。几个剧团先是把三个剧本以戏剧的方式排演出来,排演的过程之中,顺便选定电影的演员,然后进行专项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