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第 667 章 667(1 / 2)

《月亮的孩子》剧本已经分发给孩子们快一个月了,小作文也写了很多,但是殷怜并没有马上立项。原因也简单,这个剧本太好了,好到就算殷怜到手得轻松,也不愿意妄自糟蹋了它。

殷怜选剧本的时候是用了心的,她很确定以这个剧本的人设来说,所有孩子都能够把自己的角色演得不错,不过也仅仅就是不出错而已。

要演得好,演得传神,不是做不到,但是绝对要做好充足的准备。

所以殷怜早早就把剧本给了每一个人,让他们把这个剧本作为案例,学习如何分析和深入了解角色。

这之中花费的时间是省不下来的。

殷怜原本的计划,是先让孩子们花三个月到半年的时间,融入角色的生活,完善角色的人设,然后尽现在她所能够做到的极限,拍这样一部电视剧。靠殷淮和目前殷怜已经经营下的演艺圈关系,殷怜至少是能和国内的几大电视台牵上线,然后就以质量来给自己争取牌面。

等到这部剧上映,殷怜的执导能力和孩子们的演绎也重新受到了认可,到时候她就可以开始拍摄准备好的其他剧本,甚至可以染指一些原本以自己的名气和地位不好沾手的东西。

但是信息课程的出现却打乱了她的计划。

当然这不是坏事,甚至可以算是一个意外的机遇。

信息课程相关的这系列剧本,本身不需要太强的创作力,素材是课程本身和社会事件提供的,创意是孩子们想出来的,甚至主线的完善和台词的填充都是由聘请来的编剧以及负责辅助的ai完成的,殷怜最多就是全篇阅读了几遍,做了一些润色。

这其中几乎不需要付出什么精力。

但即使如此,它却成为了很优秀的剧本,虽然在本身的质量上可能比不上夏国最优秀的那一系列剧本——毕竟命题创作和天成的文章还是有差距的,但正因为是命题创作,所以它的可操作性更强,对于殷怜的作用也更大。

如果能够借助官方渠道进行推广,哪怕没有相应的版权收益,但是至少对于演员和作品的宣传力是足够的。如果这些宣传力度能全部转化成知名度和人气,那么对于接下来的几部作品的增幅效力,可能还要远大于这几部宣传片的效果。

因为有了这样的想法,殷怜便开始专心投入到了接下来的运作之中。

她一边热心跟进了李部长那边的进度,一边暗中已经开始三方面的筹备。首先,三部宣传片和一系列的短剧已经进入了戏剧版本的排练,但是殷怜也同时开始挑选起了影视宣传片版本的演员,大体上会从现有的剧团演员里挑选,但是并不一定就是首发阵容。

而且殷怜也想好了,有些配角角色,在舞台剧或者音乐剧里面都是会被反复使用的。大屏幕里,群演也就罢了,一些配角的话不好这样安排,容易混淆观众甚至会形成一种特殊意义的“穿帮”,所以如果需要的话,她完全可以让三个剧组一些没有戏份的演员互相客串,交换角色。

其次,一旦这些宣传片进入播放之后,殷怜觉得《月亮的孩子》最好能够紧跟其后,在这股热度还没有降下去的时候就无缝上映。所以她已经开始筹备起了《月亮的孩子》的拍摄。演员也开始暗中物色起来。

主演当然会是罗顾和小米糖他们,除此之外,胡思琳那边殷怜也与之确认了一下档期,她明确承诺了会把档期空出来,倒是岳安晴刚换了一个经纪公司,虽然她嘴上应得甜,殷怜强烈怀疑这丫头到时候会想办法轧戏,心里已经给她安排了两套下场。

当然,这部戏里面的成人演员也不少,虽然戏份多数不如孩子重要,但是作为一部经典作品,它的配角角色往往也都各有各的亮点,殷怜也费了一番功夫去找。

说实话,这个找演员的过程比预想之中要来得艰难。

大导演的作品,演员们往往都是成群结队地蜂拥而上。但是像是殷怜这种不管是剧本还是导演都没什么名气,本身导演能力也没得到验证的作品,往往就只有一些没名气也没什么表演经验的小新人才会来应聘了。

这还要多亏殷怜在非导演层面上算是个小明星。

偏偏殷怜的要求还很高,所以这些来应聘的演员多半都是达不到她的要求的。做个龙套还可以,如果想要担纲一些重要配角,殷怜甚至觉得有点轻贱作品了。

所以这第二个工作,殷怜就是在进行《月亮的孩子》剧组前期筹备的同时,一边寻找合适的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