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他只发了人数比较少,但是关系比较铁的编导群。
他介绍过这个软件之后,许多人都觉得挺心水的,想要下一个来看看,哪怕现在不用呢,也可以稍微了解一下,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能用得上。
结果一问才知道这东西是个内部软件,其实并不对外开放。
但这一点其实不影响什么。如果真的好用,这软件的功能看上去又不是很复杂,专门委托相关的软件公司仿制一个其实也不是什么难事。
所以大家还是兴致勃勃地看他安利。
其实编剧的安利一开始不是很有效果,因为他安利的时候还需要注意许多事情,比如说要把剧本打码,也不能直接放出语音版本的台词,无法展示具体效果。在缺乏直观表现的情况下,大家的感觉也就是这些功能似乎是挺好用的,但无法体会到到底有多好用。
直到有人听着有兴趣,给编剧扔了一个还未拍摄,但是本身有原著存在,所以并没有很大保密价值的剧本,让他上传软件然后制作一个模板出来看看。
编剧其实本身并没有那么闲,毕竟同时有三个剧本在拍,殷怜还同时在录制孩子们的短剧。虽然几个剧组成分简单,所以麻烦事也没那么多,但是每天需要调整的剧情细节就不是小数目。
但是因为群里怂恿得厉害,他多少也有些情绪上头,心里想着花不了多少时间,还真的帮对方上传了一下剧本,然后调声线,调台词,录选段,把做好的音频放到了群里。
一群导演听了,顿时惊为天人。
其实编剧调得并不算很精细,也比不上专业声优的效果,但就是有导演感动坏了:“天哪,这说的可比我的那两位主演强太多了。”
便有人吐槽道:“那你也未免太惨了。”
这电子音虽然逼真,但是距离真人还是有一定差距的。比专业声优肯定不如,就是比起稍微好一点的朗诵也差了些味道,仔细听总能听出一两处别扭的地方。
不过这么惨的导演在群里还是少数。
大部分人关注的还是这些软件功能的实用价值。
给剧本的导演又让编剧调整了一下设定,变成只有男主台词留空的模板,然后转化成了音频。导演们虽然自己多数不怎么演戏,但是其实都有不错的台词功底和表现力,纷纷拿着现成的剧本尝试了一下对台词,然后就被惊艳到了。
殷怜的软件看上去貌不惊人,其实智能度很高,在剧本台词转换的过程之中,远远不仅只是转换一下文字,其实还经过了多方面的智能演算。
也就是说,ai其实是在理解了台词之后,才进行的诵读。所以它不但能够表达适合的语调,感情,还能做出合适的留空。
这种程度的演算当然无法在区区一台这个时代水准的智能手机上完成,所以很多时候是把请求提交到服务器,然后在服务器演算完成之后才被发送回到app里面的。
殷怜尽可能地限制了语音库和数据精度,所以表面上看起来,这些音频效果就会显得稍差一些,也没那么显眼。
但到实际使用的时候,导演们就感觉到了那种节奏被预先照顾到了的微妙的舒适感。他们当然不太能说得清楚里面的技术理论,但总之,那种“好用”的感觉是可以直接体会到的。
实验过之后,众人对于之前的想法却变得不确定了。
“这种程度的技术,一般的电脑公司做不出来吧?”
“我觉得做不出来。不看看现在市面上的那些虚拟歌姬或者电子声库都是个什么水平?”
“我之前拍科幻片的时候,特意去了解过这方面的技术发展。这个比我先前了解到的红月国的最新技术都还要强得多。而且人家那个还是英文系统,中文系统理论上只会更加复杂……我国什么时候都有这种水平了?”
众人议论纷纷,编剧听着他们的聊天,才知道殷怜这个app占据的技术层次,顿时大感惊讶。
因为察觉到这个软件很难轻易复制,大家又听编剧的话知道了如果进行精细编辑或者人声录入,对台词的效果会更加出众,一时之间纷纷心动,怂恿编剧去询问殷怜能不能开放app的使用。
编剧便答应帮忙问问。
结果还没找到询问的机会,到了下午的时候,这个app的传闻就已经流传到了编剧在的其他几个业内群,晚上的时候更是直接传遍了业内的好几个大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