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位资深前辈说道:“主要是小殷怜这部片的宣传度本来就不高。你别看我们转发得不少,但是如果纯粹只看转发,而不考虑深层的宣传效果的话,现在就选择关注影片的人,说明本身对于影片相关的内容有着高度的兴趣。很多热门官宣账号,脱水后还未必有这个热度呢。”
后辈咋舌:“这么惨的吗?”
“数据时代,数据都是做出来的。像小殷怜这种连官博都不买粉丝的孩子,幸好是家里有底气,否则估计要翻不少跟头。”
“不过也不一定。”
中途有人加入聊天。
“最近上面好像在商讨这方面的政策,决定对于一些大型网络平台官方发布的虚假信息,包括官方本身做出来的虚假数据从立法层面上进行整治,其中也包括了虚假头条和虚假热搜。也就是说,人工榜单和自然榜单必须分离,明确说明并且不能混淆,不能进行造假。”
这个消息顿时在群内惊出来一池的潜水党。
众人顿时对此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有人支持有人反对,但是可能是因为群内众人身份立场的关系,大部分还是以支持和期待居多。
有个老导演说道:“小荀,别说什么正常的宣传手段或者界限难以划分,界限的问题可以细细讨论,但是正常宣传手段可不见得——还不是在毁坏正常真实新闻权威性的基础上蹭到的热度吗?”
“别问我。真要这么做,我举双手双脚赞成。我虽然也确实用一些网宣策略,但也只是比较普通的宣传手段……再说,现在网上的信息可信度越来越低,宣传效果本来也就在降低,钱越花越多,效用越来越小。”
“现在这风气,着实让人觉得为难。一部片子,钱花在了哪里是看得见的事情。宣传经费占比越来越高,平台胃口越来越大,很多人不看你片子好坏,漫天要价有钱就推。如果输在了片子质量上我也心服口服,偏偏输给了资本,让人意难平……”
各种各样的发言都冒出来,有人情绪激动有人态度悲观,但是可以看出来,多数人都是为此受害多年。
有人对此完全不抱希望,认为现在网络企业在国内声势浩大,甚至各个都能问鼎五十强,甚至都不是五百强,在这样的影响力之下,必然全力想办法阻止任何对于平台在网络上权力的剥夺条例,真正推行起来的可能性很小。
乐观的人则从各方面进行反驳。
有人强调这件事的危害性,列举了各种各样因此导致的社会事件。
有人则意有所指:“这一届的领导人,在我看来可是很有魄力的。”
最后,还是一位七十多岁,目前在国内很有威望的老导演出来说了话:“整治是一定会整治的。你们年纪小,可能不太了解,当初我小的时候,那时候电视广告也刚刚兴起不久,广告词一个比一个夸张,人们狂热的程度堪比传销,跟现在的粉丝经济和水军经济有异曲同工的地方,后来是怎么解决的?靠的就是立法,广告法要求对虚假广告进行整治,现在的氛围是不是就好了很多?”
老导演感叹道:“以我们国家的掌控力,目前其实没有法律无法彻底解决的社会问题。但是如果贸然付诸法律,而造成了损害,那损伤的是国家的公信力。所以很多时候,不是政府做不到,而是他们需要小心谨慎地去求证,去证实某一项法案的成立是对国家有益的。”
“现在这网络情况其实也够明显了吧?”有人如是说道。
老导演说道:“我们行内人总是看得清楚一点。但说真的,上面的人什么都要管,不可能百行百业都清楚,所以往往要从下往上,从行业到非行业人士地进行传达,一次次确认,说服进行下来,效率肯定会比较缓慢,好处则是安全稳妥——毕竟我国从古至今,也受够了拍脑子政策的苦头。”
老导演这话有前例有逻辑,比之前众人的争辩显然有说服力多了。于是众人又讨论开了关于具体这方面的发展到了哪个地步的事情。有人决定找关系打听打听,群里则突然冒出了想要通过自身的社会影响力,试着呼吁和宣传的想法、
殷怜不知道自己一个拒绝买粉的行为又引来了一群编剧导演对于目前这个网络风气的理性讨论。都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但是殷怜心里很清楚,酒香还是很怕巷子深的。
但事实上,如果真的酒香,巷子深也不能阻止顾客来寻,不过是时间问题罢了。怕就怕,掌握了这条利益链的人开始收保护费,不但给花钱的人进行洗脑性宣传,还把那些自恃作品优秀而不屑于做虚假功夫的人视为夺人财路的眼中钉肉中刺,不惜造谣污蔑。
殷怜不想请流量演员也是这个原因。据说目前流量圈有个非常可怕的风气——如果按照多年前的风气,一般来说,同演了一部剧的演员多少会结下一下交情,不说有人因戏结缘,就说普通的人,因为共演而成了朋友,显然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但是现在有一种说法,叫做“同剧防爆”,就是同演一部片的流量,为了不被共演的人分走人气,所以会主使粉丝对于共演的演员进行“防爆”,就是预防对方因为这部戏而出名,分走了自己可能得到的人气。
殷怜:“……”
这种情况下,他们还有心力演戏吗?她对此深表怀疑。
反正她每天紧盯着组里的演员,不管成年演员还是少儿演员,哪怕当日没有戏份也会给他们安排各种工作和活动,是绝对不给他们拿着手机搞事的机会的——虽然她觉得目前剧里的这群人也不大会搞事,但是万一呢?
除此之外,她还给这群人洗脑:“最近我又收到了好几个非常好的剧本,但是不一定有时间拍,可能会专门请别的导演或者直接交给别人拍……其实我也不缺钱,也就是自产粮而已。如果以后和人合作投资影片,我只有一个要求——演员一定要演得好,而且不搞事的!”
演员们不管是能不能领会她言下之意,反正是很明白她的态度了,一个一个老老实实的跟鹌鹑差不多。而且殷怜这一波确实有效果,前面有胡萝卜吊着,剧组又孕育出了这样的气氛,就算是本身不是特别上进的人,也开始花费更多时间在演技上。
共同学习,互相竞争,总比勾心斗角更能培养交情,一时之间剧组的气氛竟然很是融洽,即使偶尔有小矛盾,也很快在殷怜的调解下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