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第 722 章 722(2 / 2)

小姑娘的人设是会计师,也许有人会说,这设定不合理,一个会计师怎么可能会在古代活得不好?复式记账法不香吗?

确实,复式记账法是个资本,但是姑且不论性别,阶级,时代观念这种问题,这里面其实有个误区——就像很多同人作者和读者心里那“红楼之外皆净土”的误会一样,谁说古代随便哪个商人就会了解到复式记账法的好处,会重视它,并且愿意信任一个年幼,不熟悉的女孩并把账目交给她管理?

现代很多家庭式企业或者商铺都未必会使用足够完善的记账流程,复式记账法确实更加明晰,但那是在生意铺得够大,员工够多,而老板又不会直接地接触和管理生产和销售的每个流程的情况下才需要使用的账目管理手段。

换句话说,这个时代的大部分商业行为对于复杂的记账法没有需求,在税务收取的方式相当死板和一刀切的时代,税务机关也不需要这样复杂的表目来判断商家的财务情况。这时候的商人并不重视账务管理,对于账房的要求,也更注重本人的品行和可信度多于管理手段。因为前者在这时代的可操作性要比后者更高。

作为一个会计,女孩最有用的能力却限制在了最基础的计算能力。这确实是她的资本,却不是工作的基本,而是嫁人的资本。

在黑怀朱的剧本里,这位穿越者是少数能够拥有专门的一集来表现自我的原创人物,虽然她的这一集主题是“恐婚”。

这一集仍旧是连接着现代和古代的一集,是属于用古代的观念和视角可以看到一层,用现代的观念和视角又可以看到另一层的故事。

殷怜在这部剧里面,可以说是把以古喻今用到了极致。

不过话说回来,她本来就不怎么喜欢特别纯粹和脱离人性与社会的幻想主义,认为文学创作的价值越接近人类真实的感情,则价值越高。她认为小说可以脱离现实,却不能脱离生活。

因此在创作过程之中,殷怜也秉持了这样的原则。在每一个古代的故事里,她都加入了一些现代的核心,或许不需要太深刻,但却一定要能引起共鸣。

虽然小演员们未必每个人都能够理解到故事里的每一个情节的深意,但是这一次殷怜却没有特意让老师为之进行讲解。或者说,她打算到拍摄的时候,再根据情节的需要对孩子们进行指点,因为有时候“不理解”也是演出的一种有意状态,端看角色本身的定位。

之后准备得差不多了,殷怜就开始进行外部选角。这可比内部选角严格多了,但因为先前作品的热播,还是很多人来试镜。不过她的业内招聘通知不知道被谁泄漏到了网上,引起了不少争议——因为殷怜直接在上面标注“只看演技,不看人气”,让少数人觉得她意有所指。

有人对此幸灾乐祸,喜闻乐见,也有人对此一跳三尺高,觉得她说话阴阳怪气,甚至反过来开始攻击童星们的演技。

在彼得潘的时候,孩子们演的烂剧肯定不少,演技也说不上每一个都精湛。彼得潘重视炒作要多过对孩子们演技的培养,所以最后混出头的童星们,演技百分之九十靠灵性和天赋,大约只有百分之十源于每周时间有限的专业课程。

不过自从殷怜接手他们之后,至少她照顾的这群小孩演技可以说是突飞猛进,优秀的剧本跟全面且极具趣味性的训练课程让他们从精神到技术都增长迅速。不过毕竟年纪小,所以在真正的表演能力和经验技术上,跟一些演了几十年的老戏骨肯定还是有很明显的差距的。

只要挑中了一些关键内容,并以吹毛求疵的态度来与真正优秀的演员进行对比,这些挑刺的人士说的话倒也听上去有几分道理。

前提是,不去与他们认为殷怜“针对”的“人气明星”相比。

殷怜最近的工作量有所减少,而且随着ai的投入使用,许多基本的工作,比如说名下几家公司的账目查询和监管都变得简单迅速,加上殷长生的游戏也渐渐进入轨道,她的心情可以说是上佳,想到先前有观众吐槽说她每次拍片时的前期宣传过少,便决定搞个足够炸裂的前期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