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规则出来之后,网上的议论持续不断,不管是选手还是观众都有很多问题,所以节目组开启了第二轮直播,全程直播咨询问答。
当然,殷怜做项目是从不敷衍的,所以哪怕只是个讲解性质的直播,她也精心考虑了其娱乐性。
这个直播的内容接近客服,直播的性质比较被动,虽然收到的电话或者信息咨询数量非常多,但是有些信息根本就是骚扰而不是真正的咨询,而且过于千篇一律,直接接进来反而降低直播的有趣性,所以殷怜是让ai筛选了一波的。
所以直播的过程其实是殷怜请了专门的专业播音员,在直播过程之中朗诵原作,做成听书的形式,而如果有人进行咨询提问,才暂停朗诵,变成咨询直播。这个过程之中,观众的咨询和选手的咨询内容又完全不同,负责接洽选手的是剧组特聘的顾问,是一位专业编剧和一位老导演。
而负责接洽观众的则是一位名气不大但是口条顺溜的脱口秀演员,前一天编导组特意和对方沟通了面对各种问题时的应对策略,因此直播时也算游刃有余。
殷怜筛选了问题,却只是筛掉了那些没营养的问题,并没有筛掉那些在许多人看来对他们不利的问题。话说有些节目和公司,解决不了真实的矛盾就自己制造虚假矛盾左右互搏也要引发争议,殷怜觉得自己的立场够有力,就不搞这种花招了,索性来真刀真枪。
来抱怨的观众里面,说话最尖刻的那一拨无非是质疑节目的公平性,角度也非常刁钻,反正当天的精彩片段,一段是粉丝质问主持人节目让人气颜值选手内耗是不是支持长相弄虚作假,被主持人反讽问粉丝如何看待整容者,是否歧视整容者。
这一波双方都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但显然还是节目组准备充分,更胜一筹。
粉丝想从道德角度把不露真容定义成弄虚作假,节目组就反过来就整容问题发难——这次参加节目的几个小流量里面,有好几个都有整容传闻,十四号就是其中之一。
另一方面,也有其他人的支持者就目前一些人气选手可以鼓动粉丝刷票的问题表示了不满,认为很多粉丝投票根本不客观不公正,对此,主持人的回答是任何比赛都不存在绝对的公正,但是节目组会尽量保证节目客观条件上的公正,同时也希望所有用户在投票和表态时,都能尽量保持公正。
不过,即使不能也无所谓,毕竟这个比赛只是个娱乐节目。而所有选手参选,胜利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在观众面前展示了自己,谁强谁弱,谁演出了最触动人心的角色,想必看的人心里都有自己的一个评分。
也真亏他们敢说!
就像之前所预估的,这个节目秉持了殷怜最初的原则,就是什么都敢说,什么都敢播。这个“什么”倒不是什么忌讳或者尖锐的话题,而只是敢于说真话,拒绝粉饰太平。
令人意外的是,选手不完美的形象,和节目组一点都不修饰的说法,观众出人意料地适应良好,反而因为这样的作风,收获了很大一批观众的喜爱。
殷怜在节目里从来不会替人粉饰太平,也不过度剪辑,因此选手们在荧幕上所有的表现,都还是看他们自己的情商和智商。这导致很大一部分畏手畏脚,但也有人适应良好。适应良好的那一部分里,又有人八面玲珑,有人我行我素。
明明不是真人秀,但是节目里的真实度却比真人秀还让人觉得舒服。
选手咨询这边的直播,除了基础的规则问题,就是选手向编导咨询如何改写剧本的问题。这里面的问题有些很专业,也有些看上去很浅显,所以很多时候,弹幕都会积极参与,如果与指导人员的回答南辕北辙,难免被人嘲笑不懂装懂,好为人师,如果答案相似,又或者虽然不相似但很有说服力,马上就会被其他弹幕当做大佬或者专业人士。
但是更多时候,他们讨论的内容会引起一些原本不打算看原作的观众的好奇心,配合咨询间隙的直播听书内容,越发引了许多观众去看原作。
这种人气哪怕只有千分之一被引流回作者,那也是非常惊人了,所以伴随着这一波,原作与原作者也很快就红了。
不过比起节目本身的热度,这点引流其实不值一提。
不论如何,节目组的规则和内容导致整体的风格科普性较强,专业性也较强,虽然同时一定程度兼顾了娱乐性,让大家在观看过程之中的情绪比较轻松,但是进展在观后感部分,几乎很少有人会讨论撕逼之类的事情,都是在讨论谁的演技更好,哪段剧情更有冲击性,原来这种形式的镜头有这样的效果……让不知情的人不由自主地觉得这是个很高大上的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