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外头多么纷纷扰扰,《真象假相》的正式比赛还是准时开始拍摄。
正式的节目录制仍旧有直播环节,但是不再是全程直播,而是只直播核心的部分,举例来说,选手分组之后的排演之类的内容,之后会选择一部分剪辑到正式节目里去,但就不学许多选秀节目全天候假设摄影机了。
毕竟演戏和唱歌跳舞不同,还是需要保持一定悬念的。
不过正式比赛的时候会全程直播每一组的表演流程,而且到时候都是现场演出就没有ng了,对一部分现场表演经验不足的选手应该还是有不少压力的。
除此之外,因为直播表演会涉及到表演影像及时替换,所以之前很多参与过法律频道直播的演员明显会有一定经验上的优势,这也导致许多选手对于之前拒绝这方面的工作有些懊恼和后悔,但是因为这件事殷怜当时确实是让人自由选择的,很多人也是出于时间精力上的考量自己选择了不参与,因此很难责怪节目组,多数也只是懊恼而已。
酸话有,但不算很多。这也是节目筛选过的一种连锁效应,能进决赛的选手,大部分还是钻研过表演的,有技术在手,在这方面有自己的骄傲,就比较注重真材实料的较量,无形中就少了许多不必要的歪门邪道,可见很多时候,真材实料和营销炒作确实是不相容的,此长彼消。
而真正开始比赛的时候,节目的内容也让很多人非常惊愕,因为开场的第一场比赛,殷怜竟然把整一场的比赛编制成了一台音乐剧。
当然,跟在马蒂尔一样,这台“音乐剧”其实不需要演员进行演唱,音乐部分是另外插入的,其实更像是配乐,所以严格来说也不能认为是正统的音乐剧。
重要的是这个表现形式。
这场比赛正式开始之前,所有演员就都收到了剧本主题,主题是“命运”。他们需要在提供的大量剧本之中,选出自己认为能够代表“命运”的选段,无论是命运的抉择还是命运的不可抗性,然后在排演过后,由其选题的不同,自动归入两个队伍,用“表演”的方式进行辩论。
说是辩论,其实本质上还是表演,其主题是含蓄而隐晦的,需要观众自己去体会。中间的部分会以音乐和唱段隔开,以歌词作为注释和总结。所以在选手的分组和剧情编排之中会很讲究不同剧本和主题的编排,讲究表演的衔接,递进和转折,因此殷怜为两组都请了专门的编导进行辅助编排。
而这个过程之中引入了两个很重要的新要素,一个是剧本——这次的剧本与之前不同,海选复赛时的剧本对于大部分观众来说都是极具新鲜感的,虽然不见得默默无闻,但也是目前节目的主流观众群体比较不熟悉的故事。
但是这一次的决赛首轮,殷怜挑选的剧本却几乎全是观众所熟悉的,甚至很多只要听到台词就能想起故事情节的,这也是出于比赛的特殊表现形式而作出的考量,毕竟这一次的表演转场非常快速,可能每一组分到的表演时间都不到十分钟,分到个人身上就更少了,因此,越是观众已知的剧情,反而越能让观众分出心来观赏其中的表演。
而另一个被引进的要素,就是即时打分制度。
这一场比赛之中,节目组对于保密性拉得极高,其中就包括有人的角色信息被传出去之后,直接就换了一个角色的处理方式。而在这种情况下,全员虚拟形象的赛制确保了观众很多时候根本分不清谁是谁,而偏偏节目还执行的是即时打分制度——在直播过程之中,一部分过场歌曲的中场部分,会跳出相应的打分界面,一般都是一场表演一结束立刻蹦出评分界面,而大约二十秒左右时间,观众就要对上一场参与的三至五个演员完成评分,这个评分过程给人思考的时间很少,所以很依赖第一印象。
而经过一段时间的比赛,演员们其实也一定程度上掌握了观众的好感度数据表。很多人心里都渐渐有了谱,知道什么样的角色和形象更容易拉高分数。
一种是本身形象反差大的,比如说反差,扮演小孩或者老人,前者在不知道表演者身份的时候不容易意识到反差,但因为参赛选手里确实没有年纪特别小的小姑娘,或者年纪大的老人,倒是很容易让人看到的时候就意识到角色和演员的差距。
另一种是本身形象主人的颜值高,但是演技比较一言难尽的。在正主主动授权的情况下,粉丝倒也不排斥人家顶着正主的脸演出,反而会很没节操地爱屋及乌——说到底,很多人只是喜欢脸,对于这张脸背后的真相其实并不特别追求,甚至部分明星要是风评不好或者黑历史的,他们说不定还暗中希望过让脸换个主人。
殷怜这一茬合作的形象授权人并不全是明星,人选也是经过挑选的,最多就是业务能力差点,本身基本上都没有什么超出道德底线的黑料,所以粉丝当然也不至于那么无情,都自认正主还是本人,只是顺便喜爱一下他们的扮演者而已。
第三种受欢迎的形象,则是那种本身在现实中拥有成就的新鲜面孔。举例来说,有人长得好看,不是娱乐圈的人,却在别的领域有不小的建树……当然,像是学术界的大人物,很多人其实本身就已经不年轻了,不过殷怜本身需要的也不只有年轻貌美的形象,中老年人也是需要的,而这种本身有成就的人,天然就能笼络到很大一部分观众的好感。
在表演过程之中,很多人本身都有自己的考量。而且在这段时间的比赛之中,他们也学会了如何选择“合适”而不仅仅只是好看的人物形象。而这一次的大剧本也比前几轮要多很多限制,自由度没有那么高,但挑战性却增加了。
但观众看得非常过瘾。
剧里的曲子并非全部都是原创的,但是往往跟剧情片段承接得恰到好处。比赛选择都是“经典剧本”里的“经典片段”,和命运这个主题合得非常好,但和观众想象之中差距非常大。
比如整部“音乐剧”的前半段,就有《白蛇传》的故事剧情,但是片段却选的不是邂逅和分离时的场景,而是青蛇盗银那一段。
而之后配的曲子也极为特别,是一首重新填词编曲的知名唱段,几乎称得上是承上启下,其中有一句叫做“雷峰塔下断恩爱,当年盗银已埋根”,下一句对唱则承接《烈火灼心》的剧情片段,唱的是“一念之差定死生,善恶何能入转轮?”
这些故事有些观众看过,有些观众没看过。但是即使没看过,屏幕的下面也有官方的剧情介绍,而一些弹幕则会更详细地讲解一部分细节剧情,让没看过的观众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当然,这场表演的剧本很多样化,也不全是这些有争议的内容,比如说其中一段涉及单身母亲剧情,接的就是“用一朵花开的时间/让你看见一个想拥抱的世界/你问我后悔吗/如果盛开过/何必哀怨/如果幸福过/就会有余温”,而接下来的后半段,编曲风格一变,同样的调子,却又伸入了下一个故事。
“用一朵花谢的时间/向世界展现命运的残忍与刻薄/它对谁薄有情面/如果善良/会得奖赏吗/如果作恶/会遇惩处吗……”
接续的片段原剧本,就来自一部很有名的金融商战片,原作中最出彩的角色就是一位大名鼎鼎的恶人,那种就连没看过片的人都听过的有名人,虽然在结局最终还是恶报恶报,但是过程中的许多得利情节,往往又让观众恨得牙痒痒。
这次比赛中选取的故事片段,也是原作中之中很能激发观众情绪的片段,结合过场曲目,就很令人触动了。
至少“命运”这个主题,第一场比赛大家都感受得很深刻。
不过音乐到底只是配菜,而且很多曲目都不是原创新曲,只是知名老歌改编,并不能让人惊艳,但是也敲到好处地把真正的光芒留给了参赛者。
这一轮直播非常精彩,首先所有角色都顶着最好最合适的外表,然后也拥有着水准以上的演技,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表现得突出,但是至少表演得很称职。
其次,他们演出的都是经过市场检验的,最好的剧本。也许有些剧本不是整部都精彩,但至少这次综艺摘取的部分绝对都是经典场面。
最后,他们演出了与原作完全不同的角色。
一般来说,饰演已经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经典角色,是很难获得认同的,甚至连演员本身也往往容易受到影响,难以脱离模仿的范畴。但在于一些内行人看来,辩论赛一般主题的音乐剧简直是个神来之笔,以命运为主谱,根据剧情与主题的变化,殷怜手动给每一个剧本划定了不同的音阶,就导致每个剧本片段的核心和试图表达的内容都出现了天差地别的变化,因此让演员也更容易塑造出完全不同的角色形象。
比如青蛇盗银的这一段,台词和剧情的改编就让其与原作形象出现了很大的差别,虽然保持了核心的天真和肆意,却又带上了对于世道与法律的轻慢,加上两段片段本身年代背景的差异,能让很多哪怕喜欢原作的观众也轻易感受到,故事本身对于时代和现实的映射。
直播刚刚结束,网上就已经有了自发评论,对节目和选手都大家盛赞,称其为新世纪第一场历史性的盛装演出,质量与过去的所有同类节目都完全不同,甚至发出了“不能说后无来者,但绝对前无古人”这样过于夸张的吹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