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栋梁嗫嚅了一下,终究不甘心地道。
“关闭就关闭嘛,大不了回家种田,或者去山上承包果园,我看娘家的兄弟他们承包果园,赚的还不错呢。
今年的桔子一斤八零果的话可以卖到七毛钱,他们承包了二十多亩,亩产说是能达到四千斤,卖了快六万元呢。”
奶奶颜瑛安慰老伴。
吴栋梁听了,似乎有好受点,但他也知道,果园也不是想承包就承包的,还要懂得技术,前几年的投入也很大,象桔子一般要种三年以上才能够有收成。
刚开始的时候,果树小,产量也很低,说不定果子都不够药钱和工钱。
三年后,就算是结果率提高了,每季的剪枝喷药施肥,都是重活,以他的年纪,还能做得了这样的重活吗?
但是一旦真承包了果园,这些活就得干,不干就会亏钱。
听奶奶这么说,腊梅却记起,以前承包桔子园的果农,在夏天喷农药的时候,也有被农药熏死的,她可不想让爷爷去做这么繁重的工作,如果是年轻的时候,还可以考虑一下,现在爷爷年纪都一大把了。
腊梅灵机一动,道:“爷爷,这是个机会呀,竹器社要破产了,咱为何不把它承包下来了?自己做!”
竹器社是镇办企业,马上要破产了,只要有人愿意承包,价格一定很低,因为镇里肯定不想企业倒闭,一来不好安置工人,二来领导脸上也无光。
听腊梅这么说,吴栋梁眼睛一亮,道:“腊梅这个主意好,我一辈子做手艺活,再做别的工作,我也做不成,但是做手艺的话,我还能做个二十年。
只是承包下来要一笔费用,而且销路也是个问题。现在企业之所以会倒闭,就是产品利润不高,销售上不去。听厂长说,我们这个月畚箕、簸箩只卖了二、三十套,连发工资都不够。”
“爷爷,那是你们做的产品太老套了,不适应市场的变化,我感觉用竹木作原料,制作工艺品的话,一定会受市场欢迎的,而且要以外贸市场为主,可以赚美金哦。”
腊梅的口气好大啊,竹木工艺品他们这批老手艺人自是不在话下,肯定能做出来,但是做外贸?和外国人做生意,八杆子打不着吧?
但是再一想,腊梅的提议也挺在理的,平时他们几个老家伙也经常在一起聊天,虽然他们上了年纪,但思想并未退化,都觉得竹器社生意不好,是卖的产品太普通了。
就说簸箩吧,一块簸箩普通人家最少能用五六年,甚至更久,主要面向本地市场,早就饱和了,所以销量怎么上得去?
畚箕也是如此,而且最主要的是这种农具价格都不高,一块簸箩,一平方米大的,才卖两块钱;一对畚箕才卖三块五,怎么算都是亏本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