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2 / 2)

但由于是镇办集体企业,盈亏都是公家的,负责人领的也是固定工资,他才懒得管企业好坏。企业倒闭了,他还里镇里的干部,依旧领一样的工资,所以一直不思进步。

“腊梅,你怎么懂得这么多?被你一说,爷爷我突然有信心了,要不,爷爷真地把竹器社承包下来吧?

那些老伙计,其实除了做畚箕、簸箩,本事可大了,他们还会做漆篮,编竹衣。只是这些东西要卖哪里去?做外贸?咱们两眼一摸黑呀!”

“爷爷,我看报纸,听说现在广交会可红火了,广交会分为春秋两场,每场都会有很多外国的客商来寻找合适的商品。

报纸上登了,今年春季广交会,到访的客商有四万多人,来自一百多个国家!”

腊梅说得有理有据,吴栋梁自是相信了。

“这,腊梅,咱们乡下的手艺,人家外国人能看得上吗?”吴栋梁担心的是这个。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爷爷,你不如先让大家伙赶制些漆篮、竹的纸巾抽纸盒、还有木和竹制的首饰盒,各种各样的,你们能想到的精品竹木工艺品,赶制十几件出来,秋季广交会再有个把月就开始了,咱们到那里寻找商机。

至于外国人,你也不用担心,让二伯父请假跟你去,他英语说得那么溜,正好派上用场。”

吴栋梁听了腊梅的话,大喜,道:

“行,那我下午去打听一下,要把竹器社承包下来得多少钱?”

------------

第二十八章 转折

爷爷心灵手巧,别看他是个身高一米八,体重一百六十斤的汉子,但是手上功夫却很好,能把一根竹蔑剖得泼得比发丝还细,做出来的竹器产品十分受客户欢迎。

在公私合营的时候,镇里因为吴栋梁手艺好,才把他招进了竹器社。

但是镇里的竹器社一开始是以服务农业为方向的,所以那些精细的手艺都用不上,光生产畚箕、簸箩等农产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