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2 / 2)

现在那孩子腿也好了,夹板拿掉,也能走能站了,他觉着是时候把人送走了。

不过这事自然还是要麻烦季妧,毕竟村里头头绪绪都需要他这个里正处理,一时半会也离不开。

送走里正,季妧站院子里发了会呆。

最近这段时间她找人多方面打听过慈幼局,对其性质和运作模式都有了大致了解。

先帝在位之初,闻听民间溺婴现象屡禁不绝,尤其贫苦农家,溺女婴的情况尤为突出。为了杜绝这一陋俗恶习,就在各郡县设了慈幼局,专门拨出官田五百亩,将田亩产出作为慈幼局的日常运作经费。

凡经济贫困、无力抚育子女的人家,或幼而失母、弃于街市的孩童,都可以抱到慈幼局。

没有孩子的人家,也可以到慈幼局里抱养孩子,官府还会补贴领养幼婴者每月一贯钱和三斗米,连续给三年。

后来几十年中,政策不断完善,在供给粮食衣物这些基础福利上又进步了许多。

比如生病了,有施药局免费看病;朝廷出钱雇佣乳母,养在慈幼局里给孩子喂奶;孩子长大还可以入学读书,钱也是朝廷出。养育成人后则随其自便,不会因为吃官家饭长大就受支配和管束,是完全独立的个体。

所以总得来说,慈幼局也算是一个不错的去处。

季妧握了握拳,下定了决心。

大宝还在屋后盯着那些晾晒的萝卜干,季妧让他注意点别被大黄狗糟蹋了,他真就蹲那一动不动的“盯”着。

“大宝。”季妧喊他。

脑袋两侧的小耳朵动了动,过了又一会儿,大宝慢吞吞转过身来,一双黑莓豆大眼睛看向她,微微有些疑惑。

他现在对季妧的呼唤不再是不理不睬,偶尔也会作出反应,即便像个小蜗牛一样慢,却已足够让季妧惊喜。

季妧看着又乖又安静的大宝,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

或许她就不该给大宝取名字。人都说当你替一样东西命了名,羁绊也就随之产生,这样当有一天面临割舍时,需要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

此刻她心里的窒闷和钝痛感,是不是就意味着不舍?

真是奇怪,初到这个陌生时空,离开了生身父母她都没有过的感觉,竟会在一个毫无血缘关系的小孩身上体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