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2 / 2)

听到风声的百姓瞬间涌向了布庄,担心这种物美价廉的棉布以后买不到,一个个简直跟疯了一样地拿出所有钱财疯抢,每人都囤了远超自己需求的棉布。

不但如此,他们回去后还呼朋引伴地,带来了更多人。

市场就这么大,百姓超额买了棉布,毛线毛衣与麻布等不了自然就变得滞销起来。

消息传到商人耳中,咸阳城立刻变得拥挤。

棉布价格太低了,就算加上运费,与它的质量相比,价格仍旧低得吓人。

就是数量经过咸阳城百姓,与周边城镇的消耗,已经所剩无几。

棉花的数量,到底还是太少了。

有人趁机囤货,打着奇货可居的主意。

但朝廷很快放出消息,明年将会有数量更多的棉布产出,大家不要太着急。

百姓对朝廷的信任度相当高。

毕竟无论是秦国,还是秦王朝都不曾对百姓说过谎话。

原本有些激动的百姓,瞬间冷静下来。

商人们完全不着急。

他们想要高价售卖的目标群体,本来就不是兜里没几个钱的老百姓,而是那些有钱人。

嬴政虽然将其他国家的贵族一扫而尽,大商人也差不多没了,可一些眼光好,也早早投资秦国的中等富商与小商人还是挺多的。

嬴政对这些商人没好感,却也知道国家的繁荣少不了他们。

所以,他们都被留存下来了。

而商人,最喜欢的就是追逐上层的风向,为此从不吝惜钱财。

他们自己就是商人,自然对了解其他人的心思。

只要编造一个太后或秦始皇对棉布喜爱非常的话,哪怕知道棉布明年还会产出更多,仍旧会花大价钱购买的。

但他们完全不必编造。

因为没多久他们就从自己相熟的官员口中打听到,太后与秦始皇这对母子,乃至于已经搬回咸阳宫的帝王祖嬴稷,前些年就已经穿上了棉布制作的衣服。

而且对其相当喜爱。

这还有什么可说的呢?营销的点都是现成的。

于是没多久,哪怕棉布并未传到更多的城市,但棉布备受皇家喜爱的传闻便传遍了整个大秦。

不但商人赚了一笔,就连咸阳城附近的百姓都借此东风赚了一笔。

眼光更长远的商人,则对朝廷说的明年还会有更多棉布的话更加在意,并已经着手打听,知道了棉花已经在齐楚等地推广种植,也知道了墨鱼纺织机的存在。

棉花种子目前只有朝廷有,商人们倒是没办法打它的主意。

他们只能想发设法托关系,在官府挂上号儿,等棉花可以自由种植后可以第一时间购买棉花种子,同时着手在适合棉花种植的地方购置田产。

若是购买到的数量不足,便提前带人过去开荒。

除此外,还有墨鱼纺织机。

商人们本来想着需要花掉无数钱财,才能得到墨鱼纺织机图纸。

甚至可能花了钱也拿不到。

但让他们没想到的是,朝廷知道他们对墨鱼纺织机感兴趣后,竟然直接将图纸白送给了他们。

额,不算白送。

他们还是需要在靠着墨鱼纺织机赚钱后,将一成利润交给纺织机的发明者,墨鱼。

商人们完全没有异议!

虽然要去了一成利润,同时还要缴纳高昂的税款,但想到墨鱼纺织机的效率及背后可能带来的利润,这些商人们为了恨不得立刻给墨鱼送钱。

在知道棉花需要充足的光照,最适合种植的土地基本都在齐楚等国,乃至沿海一带后,商人们就像是闻到到了血腥味的大白鲨一样,立刻拿着刚得到的墨鱼纺织机图纸,带上所有财产与家人,义无反顾地前往了寿春等南方城市。

他们也留念咸阳的繁华,但为了赚钱,他们必须去南方。

因为这样,可以省掉很大一部分的运费。

赵馨得知此事后,一点儿也不觉得意外,毕竟棉布的利润实在太高了,商人们不可能放过这么好的机会。